——祝贺许峰诗词研究院成立一周年
陈优生
12月12日,是许峰诗词研究院成立一周年的喜庆日子,作为许峰的老朋友,本來想早点写点有意思的话,表示祝贺的,后來在朋友圈看到写纪念文章的都是大咖们写的好诗和高论,他们对许峰诗歌的研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追求思想的超越,追求精神的高度,追求个性的张扬,追求境界的提升。这把我吓住了,便不敢露头,心想,自己虽然与许峰秘书长认识多年,但我对文学、对诗词缺乏应有的关注,缺乏主动的思考,也就缺少对许峰诗词所表达的思想进行表达的勇气和能力。直到许峰秘书长把汤聘辉主席的贺诗发给我,我才意识到在当前这个多元表达语境中,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患上“失忆症”,向汤主席看齐“眼前苟且事疏稀,美在自然读许诗”。 这两天來,我终于静下心来,重温许峰秘书长的一些重要诗篇,读汤主席的贺诗,三君兄的文章及邹中海院长的研究文章,鼓起勇气,带着体温來思考,在对许峰诗词的思索追问中,來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思考探索的空间。 许峰的诗,据介绍,能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就有几百首,就如汤主席在贺诗中说的“山川撼赋有温度,物我入怀有哲思”,有的诗思想新锐,秉笔直书,直面心灵;有的诗表达浪漫情怀,呼喚真诚,讴歌善良;而有的则大胆鞭鞑丑恶的社会现象和官场所产生的腐败,和汤主席说的“艳词拈群胆魂依”,道出“愤怒出诗人”的意境。而“仰望仙圣诗路远,只缘大爱不为师”,却是主席对许峰诗词研究的期望和鼓与呼,通过研究院,透过许峰这个人,看到诗坛也看到社会表达功能的弱化,一是多元化语境中表达立场的缺失。立场是思想的显现,沒有独立的思想就沒有独立的立场。就以我们做老师的,如果没有思想、没有立场,就容易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变成知识的“二道贩子”,思想的“传声筒”,精神的“流浪汉”。 许峰通过诗歌,给我们揭示出目前整个社会心理状态相对板结、凝固、僵化的状况,号召我们引以为戒,不然容易患上“失忆症”;二是我们应该通过这一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像许峰一样,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做一个思想者,面对当下社会不确定性,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做到精准而有效,就必须做到既大胆改革开放,开拓国际视野,也要对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多多理解和尊重,对社会中的各种歪风邪气,敢于针锋相对,不能让抗拒意识丧失、批判意识退化,強化自身的独立表达能力;三是,要像许峰一样,敢于表达自己精神生长的声音,不能匍匐于功利化的石榴裙下,保持䀚扬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现在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许峰秘书长用诗歌的形式,将其揭露出來,实际上是社会心理、价值立场等相互嬗变而形成的问题,人们想表达,但又表达乏力;人们渴望倾诉,但又不耐烦倾听。社会的浮躁也在表达中暴露无遗,人人都在追求话语的狂欢,就如当今的微信文化,那夸张、变形,表达游离于身心之外,是对自我精神与灵魂的放逐。而这个时候,许峰诗词研究院应运而生,一年來他们研究、探索,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我们也要明白,许峰研究院所向往的那种心灵丰富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需要细心的呵护、耐心的培养、不断的陶冶与濡染。
祝许峰诗词研究院越办越好! 陈优生,1946年8月12日生,广东汕头人。196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曾任中学教师、县教育局副局长、惠东师范学校校长、惠阳行政公署教育处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惠阳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及党委书记,恵州大学、惠州学院、肇庆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退休后曾任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兼党委书记。主编:洪新爱
组稿、制作:放飞
图片主要由放飞制作,个别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即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