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顺口溜
杨宇峰
引子:
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一曾与一王。
中唐韩愈柳宗元,北宋六人个个强。
苏洵苏轼和苏辙,一父两子美名扬。
欧阳修和王安石,还有曾巩多才郎。
唐宋古文八大家,皆有惊世好文章。
【韩愈】
韩愈生于中唐期,另有字号叫退之。
祖籍河南河阳人,祖辈朝中为官吏。
父亲曾任秘书郎,兄长曾经任刺史。
本人十年寒窗读,四次科考中进士。
曾任监督御史职,曾贬广东潮州地。
为官正直好品德,晚年又任京兆尹。
古文运动倡导者,吸引诸多文志士。
主张文以内容主,形式以辅相默契。
士以“仁”“智”相统一,品德才华两相宜。
著有《韩昌黎集》等,诗文七百篇有余。
其中“师说””劝学解”,重视育人含哲理。
师说“术业有专攻”,“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劝学“业敬于勤”理,启迪学者悟行知。
诗词也是大手笔,情浓激昂有气势。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夕贬潮州路八千”,“雪拥蓝关马不前”。
读之让人三叹之,余音绕梁挥不去。
素有“杜诗韩笔”颂,称与杜甫併齐驱。
文学、哲学、思想家,名望不愧此赞誉。
孟州市郊韩愈墓,潮州韩愈文公祠。
多处名胜成国宝,一代文宗久传世。
【柳宗元】
柳公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州人。
生于京都长安城,上辈七代是朝臣。
本人中唐进士第,蓝田县尉升宫迋。
两次被贬到永州,十年任职司马公。
后又入朝在礼部,又曾柳州刺史任。
既是政治革新派,还与韩愈正文风。
古文运动领袖一,品德才学两绝伦。
一生著作六百篇,各种诗文多上乘。
一首《独钓寒江雪》,名扬诗坛千古吟。
一则寓言《黔之驴》,成语故事入典中。
《小石潭记》文笔美,散文之中称精品。
《捕蛇者说》文犀利,怜悯百姓憎苛政。
其他论文和游记,影显文笔功夫深。
《永州八记》《河东集》,史书丛中得常青。
政治、文学、思想家,名至实归誉柳公。
【欧阳修】
一代文宗欧阳公,又字永叔号醉翁。
祖籍江西永丰乡,出生四川锦州城。
少时家贫且苦读,科举考试有奇闻。
逐级考选均第一,殿试二甲进士中。
调任西京做推官,后升馆阁校勘文。
因保直臣范仲淹,被贬夷陵任县令。
曾任几处地方官,又升学士入翰林。
辅相“参知政事”职,“太子太师”谥“文忠”。
北宋文学、史学界,成就卓越有盛名。
主修史籍《新唐书》,《新五代史》独撰成。
《醉翁亭记》好文章,不朽之篇传世永。
诗词咏来堪回味,形象生动有意境。
试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含情。
“庭院深深深几许”,“双燕归来细雨中”。
“今年花胜去年好”,怎不“把酒祝东风”。
思之“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慨然生。
珍惜此生知奋进,古文运动显才能。
文坛领袖当不愧,革新文风气象新。
主考慧眼识才俊,二苏、曾巩收门生。
包拯安石司马光,被他推荐俱成名。
文学巨匠见其才,三帝重臣见其忠。
滁州、永丰纪念馆,记载欧阳一世功。
【王安石】
王公安石字介甫,北宋江西临川人。
其父王益州县官,家教有方育子孙。
安石自幼有志气,勤学好问苦用功。
二十二岁中进士,县州府官相继任。
治水重农民受益,整饬弊政成典型。
两度为相行变法,熙宁年间助神宗。
变法几年成效显,农商军政气象新。
触犯豪商大地主,刺痛腐臣私欲心。
保守势力阻改革,致使变法无奈停。
变法虽然遭失败,却留精神励后人。
列宁称他改革家,人民颂他好相公。
退居江宁半山园,半山居士晚年称。
御封太傅、荆国公,后人尊称王荆公。
古文运动誉中坚,诗词文章著作丰。
留有《临川集拾遗》,《答司马谏议书》等。
一千五百多诗歌,八百余篇好散文。
《字说》《游褒禅山记》,尤显文笔才学精。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绿字神。
“聊向村家问风俗”,《郊行》句中系乡民。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一诗见玉心。
一句“为有暗香来”,《梅花》名诗贯古今。
一首《棋》诗含哲理,“莫将戏事扰真情”。
鄞、抚等州纪念馆,足见后人敬拗公。
注:王安石脾气执拗,人称拗相公。
【苏轼】
北宋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名赫然。
袓籍河北栾城地,出生四川省眉山。
父亲苏洵弟苏辙,“三苏”父子耀文坛。
苏轼科考中榜眼,二十岁时便当官。
仕途四十年有余,跌宕起伏砺磨难。
地方任职几多州,曾经丁忧归家园。
也曾神宗封高位,翰林礼部得升迁。
一篇《刑赏忠厚论》,涉嫌“乌台诗一案”。
入狱一百三十天,人生低谷自此沾。
后又三次被贬职,黄、惠、儋州几辗转。
无论任职在何地。政绩突出载史篇。
尤其治水倾心血,杭州苏堤成景观。
又疏茅山、盐桥水,两条运河
可行船。
重视教育办学堂,重农兴商富村县。
期间不忘勤创作,文笔天赋得彰显。
书画享誉湖州派,可与欧阳散文肩。
词赋共名辛弃疾,诗佳同与黄庭坚。
大气磅礴《念奴娇》,《水调歌头》共婵娟。
七言绝句如珠玑,《题西林壁》等名篇。
“横看成岭侧成峰”,“望湖楼下水如天”,
“欲把西湖比西子”,“白雨跳珠乱入船”,
“春江水暖鸭先知”,俱是名句读不厌。
不愧一代大文豪,天下谁人不颂赞。
还称其为美食家,独创东坡肉名餐。
文学巨匠苏东坡,书馆口碑代代传。
注:“乌台诗案”,神宗元丰二年,苏轼所作《湖州谢上表》的一句话:“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察御史何正臣等人,由此句联系其所写对变法有异议的诗,上疏弹劾苏轼与新政唱反调,致使其在御史台受审。幸得神宗和宰相王安石惜其才而宽恕他,只是被贬黄州案结。所谓“乌台”是指御史台有乌鸦去树上栖息筑巢而称乌台。此案使苏的亲友苏辙、附马王诜(shen)及曾巩、张方平、司马光、范镇等39人不同程度受到牵连。
【苏洵】
苏洵明允号老泉,书香门第有奇传。
与其两子称“三苏”,皆在北宋耀文坛。
苏洵其实成才晚,少年性野爱游玩。
直到二十七岁时,方知发愤读书卷。
《三字经》中有专述,晚学成才是典范。
经书百家熟贯通,下笔片刻数千言。
嘉佑年间到京城,拜访欧阳修大贤。
自撰《权书》《衡论》等,士大夫们争相看。
曾任文安县主薄、太常寺里任编撰。
勤事政务兼修文,乐与同侪互探研。
文章忌空忌虚华,“有为而作”是本然。
“散文不散”扣主旨,笔势雄伟且凝练。
“论文重论”合逻辑,论点论据论证兼。
更有《嘉祐集》书等,天下皆知苏老泉。
家教有方育子女,家风重学文采灿。
苏轼苏辙苏小妹,个个文采不一般。
苏洵还重修家谱,主张“详近而略远”。
男女配偶皆入谱,官品耀祖载其间。
根脉相传记于谱,视为家宝代代传。
苏洵公园三苏馆。眉山城区大景观。
后人如此敬苏公,足见人德文品端。
注:《三字经》有句“苏老家,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辙】
北宋苏辙字子由,晚号“颖滨遗老”叟。
一十八岁中进士,名列四甲才八斗。
先后任职县州府,政事不忘将文修。
因兄台州诗一案,被其牵连贬荺州。
哲宗爱其人文品,诏回京城事左右。
秘书省任校书郎,尚书右丞也够牛。
敢于直言斥官弊,皇上有错也敢究。
为保苏轼出冤狱,不避亲嫌将兄救。
人说苏轼能成名,全凭苏辙常护佑。
苏辙直谏敢犯上,被贬汝州又雷州。
为官一方为民谋,劝农兴教辛劳酬。
任职不忘勤耕笔,文坛斐声成名流。
诗词比兄稍逊色,文章几多却锦绣。
散文流畅文笔美,“一阅三叹”评其优。
擅长政论和史论,政见犀利剖理透。
评击时弊惊世语,常使庸官自感羞。
集成《诗传》《栾城集》,诸多书册世上留。
苏氏一门三文豪,三苏祠里奉千秋。
【曾巩】
北宋曾巩字子固,籍贯江西南丰人。
自幼读书记忆强,脱口能吟称神童。
一十二岁作《六论》,言简意赅文士惊。
一十八岁游京城,结识安石成挚朋。
二十岁时入太学,《时务策》篇得扬名。
此文感动欧阳修,乐收曾巩为门生。
因其祖父病至逝,影响曾巩科考程。
三十八岁携仨弟,还有妹夫俱得中。
曾家一门六进士,成为古今一奇闻。
二十三年官场史,多半地方少半京。
在京编校《战国策》,《李太白集》等十种。
担任多处地方官,所办好事数不清。
齐州修渠治水患,襄州平冤救百人。
洪州治防大瘟疫,福州减赋利庶民。
官升中书舍人职,草拟诏书伺神宗。
可见曾巩文笔好,方能君前受重用。
曾巩一生著作多,《诗经教考》《杂职》等。
《元丰类稿》五十卷,《曾巩集》册集大成。
诗词多达四百首,凝练舒畅多精品。
散文论文皆优秀,后人赞评发内心。
“苏轼之后无苏轼”,“曾巩之后多曾巩”。
此言东坡无人超,却敬曾巩多学生。
曾巩文佳书法好,八大家中享盛名。
传世孤本《局事帖》,现价高至亿元争。
世称南丰一先生,徽宗谥其文定公。
大明湖畔南丰祠,一代醇儒耀古今。
俯: 唐宋八大家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河南河阳(现孟州市)人,24岁进土及第。最高职务京兆尹(相当现代的首都市长)。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政论文、散文等出色。唐朝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代表著作《韩昌黎集》等。唐穆宗长庆四年在家中病逝,享年56岁。与同朝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柳宗元(774-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贞元十五年24岁中进士。最高职务礼部员外郎,负责礼部事的(相当现代的处级)。曾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擅长游记、论文、词诗、寓言等。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代表著作《永州八记》《柳河集》等。唐宪宗元和十三年病逝于柳州,享年47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称“六一居士”。生于四川锦阳,籍贯庐陵永丰(今江西吉安市永丰县)。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时年23岁。官至参知政事,相当副宰相。嘉祐二年主考官,苏轼、苏撤、曾巩皆是同科入仕,苏洵未中,被他和宰相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欧阳修是宋代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盟主。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宋神宗熙宁二年病逝于杭州,享年65岁。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公”。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官至宰相,主持“熙宁变法”。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撰有诸多论文、散文、诗词等,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著作传世。宋哲宗元祐一年病逝于钟山,享年65岁。赠太傅,舒王,谥号“文公”,世称王文公。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士,东坡居士。出生于四川眉山,籍贯河北栾城。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文坛“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时年20岁。多在地方任官,曾升至礼部尚书。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以及治水名人。杭州苏堤经他修筑故名。徽宗建中一年在江苏常州病逝,享年64岁。有《东坡集》、《东坡乐府》、《寒石帖》、《潇湘竹石图》等传世。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出生于四川眉山。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同科中进士,他虽未中,同样名声大震。经主考欧阳修和宰相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霸州文安县主薄。长于散文,尤擅政论,笔势雄健。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兼学者。晚年与欧阳修、姚辟等编撰了宋开朝至仁宗嘉祐六年礼制仪例的《太常因革礼》百卷。有《权书》、《衡论》、《嘉祐集》等著作传世。宋宗英治平三年病逝于京师,享年57岁。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又字叔同。出生于四川眉州。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兄苏轼同榜进士,时年18岁。多地任职,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副宰相。文学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史论、诗词、书法。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晚年定居频川,自号颖滨遗老,宋微宗政和五年病逝,享年73岁。追赠魏国公,谥号“文定公”。有《栾城集》、《春秋集解》、《古史》等传世。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少年勤奋好学。因擅长论策,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宋仁嘉祐二年,38岁的曾巩,与弟曾牟、曾布、堂弟及两个妹夫同科中进士,曾家一门六进士,被世人誉为美谈。他多地任职,曾拜中书舍人,正四品,主要负责起草诏书。擅长散文、诗词、书法。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神宗元丰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享年64岁。谥号“文定公”。有《曾巩集》、《元丰类稿》等传世。
作者简介: 杨宇峰,曾用名杨太忠,字子毅,号润心斋居士。1948年生,义井镇上拔剑村人。曾任区农局技术员,义井镇文化站长,党办室主任等职
曾受聘《邯郸日报》通讯员。区多个协会理事,中华词诗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峰峰矿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兼执行主编。
被特邀任《响堂诗社.峰岚》执行主编,《众鑫人》厂报主编,《上拔剑村志》主编,《义井地方文化》编审,《峰峰文史资料》、《热血峰峰》、《滏之源》副主编,《峰之峦》顾问。 发表文章100余篇,诗词、楹联 600余首(副)。 曾获 “海峡杯”两岸和平诗联大赛一等奖。
2023年4月,被区宣传部等部门评为“峰峰文化传播大使”,11月被峰峰矿区融媒体中心特聘为“微观峰峰特约创作者”。
编辑刘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