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泉
北京,北京,全国人民崇爱的北京。来北京的印象,逛京城 、品京味 、聊京事 、听京腔 。
北京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更是当之无愧的古塔博物馆。目前北京地区保留各类古塔近300座,时间跨越唐、辽、金、元、明、清,每一座古塔,都集古建、雕刻、绘画、宗教艺术于一身。这是一座文化遗产丰厚的古都,有无数令观光者无论何时提起都会念念不忘并渴望与人分享的古建遗珍。其中,一直有古塔的身影,它们也是北京独特的地标之一。古塔在中国人心中总是承载着超越语言之重的意义。
将时针拨回到1933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建筑学家梁思成站在应县木塔脚下,夜幕中黑漆漆的木塔极具压迫感地俯视着城市,让他竟喘不过气来。而在今天的北京,人们穿梭于胡同巷陌中,徊于城市公园里,行走在群山密林间,总能看到或藏匿于古老庙宇或掩映在现代建筑之后的古塔。从初见时同样喘不过气的震撼,到后来习以为常的亲切,古塔始终陪伴着北京人的生活,凝视其庄重雄伟的外表,带给人们内心的是静谧而深邃的感受。古塔因为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而对北京无比重要。它们默默守护着北京的天际线,犹如温柔的巨人无声地勾勒出这座城市的轮廓。几百座宝塔映射出城市无尽的文化风华,也描摹着古都北京在历史镜像中独特的模样。
北京的塔形式众多、种类繁复。从建筑材料的角度,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砖石仿木塔、琉璃塔、金属塔等。北京遗存的木塔、石塔、琉璃塔、金属塔和砖塔的数量都不多,最常见的是砖石结构的塔;按塔的功能划分,可分为佛塔、墓塔、纪念塔等。塔由最初单一的存放合利、供奉佛机的功能,融合中国文化的元素后演变理了存放佛经、登高远眺、纪念先人等用途,墓塔、纪念塔等由此应运而生;根据外形分类,可分为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经幢式塔、花式塔、宝箧印经塔、过街塔门式塔和组合式塔等。在北京,除了宝箧印经塔外,其他形制的塔都可以看到实物。 一座城市的天际线最能反映它的性格和底色。
什么串联起北京的天际线呢?是通体雪白的妙应寺白塔,是流光溢彩的多宝琉璃塔,是牵系未解之谜的天宁寺塔,是通州的地标性建筑燃灯塔,是古老的金仙公主塔。这些形态各异的塔标记了北京上空的曲线,在高高耸立的塔和湛蓝天空形成的空隙间,流动着古都沧桑厚重的人文气质。
古塔是一把打开北京的钥匙。在这座城市,千万人听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的旋律成长起来,洁白优雅的北海白塔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泛舟于波光粼粼的湖中,和煦的微风拂面,一抬头就能看到白塔稳稳沉沉地矗立于琼华岛之巅,一如既往的端庄,颇具主宰全园的气势。它不仅是北海公园的标志,更是北京城区中心重要的人文标志之一。
几百年前,北京城内星罗棋布地矗立着各式风格迥异的精美佛塔,犹如群峰屹立于苍穹之下,构成了当时别具风情的城市天际线。它们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精神的灯塔,见证了城市的繁荣与信仰的绵延。几百年后,佛塔历经沧桑,成为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建筑遗珍。它们或安静屹立在一条古老的胡同中,或寂然守望着一个古朴的村落,或成片汇集于清幽的丛林秘境。曾经与佛塔相伴的佛寺.晨钟暮鼓和袅梵音化身为它们存在的背景和后人不断追思的故事,独有它们依旧傲然耸立,不疾不徐地倾诉着它们曾经见证的如烟往事。
在北京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听一听古塔的故事不失为一件乐事、无论是光怪陆离的民间造塔传说,还是皇家敕建的壮丽故事,都带领人们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敬畏的时代。北京的古塔不仅以多种多样的形制著称,更蕴含着深厚的精神象征。从层层叠叠的密檐式塔到优雅的覆钵式塔,每一种形制都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人们相信古塔因凝聚了力量可以镇住邪祟,为此而崇拜祈愿。
2024.12.9.于北京
宗克穷,笔名,清泉,1967年生,中共党员,现已退休。曾任第六师五家渠市文明办主任,五家渠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兼职第三、四届提案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在职行政管理研究生、高级政工师,新疆、兵团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诗词、歌词、摄影创作方面。目前由他创作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歌词已有30余首,代表作有《啊延安》,古体和近现代诗300余首,代表作有组诗《昆仑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