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身边的红色卧底潘冬舟
张学良,是国人妇孺皆知的近代中国史中著名的历史人物。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张学良的身边,有一位共产党的红色卧底,他的名字叫做潘冬舟。
潘冬舟,又名潘文郁,1906年生于湖北襄阳,自幼聪慧,过目不忘,9岁即能写出700余字的文章。1922年,考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学校,他学习刻苦,思想进步,积极参加“五卅”声援等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不久,与伍修权等11人被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因俄语学习出色任为课代表,并应邀跨校兼任莫斯科大学的俄文翻译。
1926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潘冬舟被组织上指定为大会翻译,期间先后为周恩来、瞿秋白、苏兆征、蔡和森、李立三、向忠发、项英等人做过翻译。会议期间,当斯大林、布哈林会见部分中共代表时,也被指定为中方翻译。
由于潘冬舟中俄文功底甚好,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和《布尔什维克》主编。后被李立三看中,视为“文胆”。长达九千余字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全体同志书》,就出自潘冬舟之手。后来,潘冬舟也曾为向忠发代笔撰言。
1931年7月,潘冬舟在王明排挤下,下调至顺直省委宣传部当秘书。不久,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叛徒当面指认下,又在叛变的原北京市委书记黎天才(黎投靠张学良后,当上了北京宪兵司令部秘书长)的劝诱下,潘冬舟承认了自己的中共身份,填写了自首书,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以此获得了假释。于是,潘冬舟被党组织开除出党。此后,潘的内心仍然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陷入了无比的痛苦和孤寂之中,对前途悲观迷茫。但是,潘冬舟仍然希望能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尽一分力量,于是开始潜心翻译俄文版《资本论》。
潘冬舟在翻译《资本论》期间,同时也为北京大学授课,在课堂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并创办了进步刊物《北平光明报》。由于该报同情共产主义、宣传抗日主张,而被反动派当局查封。潘冬舟从事的这些进步活动,引起了北京地下党的注意。后报经上级批准,被新成立的北平特科吸纳,成为了北平隐蔽战线的一名智勇双全的出色战士。
就在这一时期,张学良出访欧洲。考察中张学良发现,西欧各国都有公开的共产党组织,从而使其感受到共产主义是一股强大的世界潮流。张学良回国后,对其手下人说:即使我们击溃了红军,也消灭不了共产党,因为这是世界潮流,哪个国家没有共产党内呢?看来,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要用政治的方法才行。于是,叫手下物色一位学问高深、且懂得马克思学说的人,来给他讲课当老师。
宪兵司令部秘书长对潘冬舟的才学,自然十分清楚,当他得知张学良要请老师的想法后,投其所好就推荐了潘冬舟。
潘冬舟获悉这一动向后,立马向北京特科领导汇报。经组织慎重研究,决定让潘冬舟接受邀请,以马克思学者加《资本论》译者的身份进入到张学良身边。
潘冬舟来到帅府后,分课定期给张学良讲解《资本论》,茶余饭后闲谈中又常常不经意地讲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时不时地聊一些关于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的相关话题。潘冬舟的学识、谈吐,很快得到张学良的赞赏。不久,把潘冬舟提升为自己的机要秘书。
由于潘冬舟是曾登报公开脱党人员,其灰色身份为他在国民党内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成为潘冬舟进入虎穴的绝佳掩护。为了进一步取得张学良和国民党人员的信任,北京特科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以潘冬舟个人名义的写作班子,用一周时间突击编写出一本《匪情辞通》,把一些正常的、公开的共产党和红军的相关资料汇集到一起,提供给黎天才和张学良,以供他们随时了解、查阅。张学良看后赞赏不已,不但常带身边,还欣然作序,并命令大批印制下发部队学习。
潘冬舟打入张学良身边后,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在宪兵司令部当秘书长的黎天才,及时掌握我党被捕人员的相关情况,并想方设法营救了一批被捕的革命同志。
二是获取了大量的机密情报。如第五次“围剿”中,北京特科派杨青林前去联系,要求尽快提供兵力部署等实况情报。潘冬舟接受指令后,及时提供了具体的参战部队和行动方案。北京特科很快将情报转报中共中央和苏区,为红军反“围剿”所用。
三是推动张学良正确认识共产党,促进张学良抗日救国。平时,潘冬舟常以渊博的知识和张学良闲谈,说者有心,听者无意,但潜移默化之间,慢慢地使张学良认识了共产主义,逐渐体会到了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后来,张学良曾主动向我党提出要求加入共产党。但因王明极左路线的干扰,中共中央上报的请示未被共产国际批准。再说,张学良到西北后,和陕北红军秘密签订了合作协议、暗地支持红军经费和装备物资,最后发动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等等,这一些都与潘冬舟的前期工作不无关系。
遗憾的是,在获取、转递第五次“围剿”情报时,因情报内容多,在夫妻两人连亱誊抄都来不及的情况下,违反特情工作规定,把一份重要机要文件的原件一起交给了急着取走情报的联络人。该情报虽按时转报到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此也暴露了自己。
情况是这样的:情报送出不久,宪兵三团破获了北京特科一案。宪兵在搜查特科一成员贺善培的家时,发现了一批机密材料,其中就有这份来不及誊抄的原件。于是进行倒查,顺藤摸瓜,发现这份机密文件是由潘冬舟负责保管的,潘冬舟被不幸逮捕。
事发后,蒋介石大为脑火,再三督令处决。因张学良十分赞赏潘冬舟,曾拉下面子,再三向蒋介石求情,但蒋介石一直没有松口,并派出亲信钱大钧赴武汉监刑。
1935年春,潘冬舟在武昌徐家棚英勇就义,年仅29岁。
1949年武汉解放后,周恩来曾亲自发出指示:一定要找到潘冬舟的家人,国家及时给予烈属待遇。
2024.12.09编撰于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