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照耀的村庄
郑能新
“云处星光村落,明珠闪耀春秋。盘山公路巨龙游,登顶豪情楚楚。晨听鸟歌清脆,晚观烟袅温柔。繁星点亮梦无休,邻里和谐相守。”
草盘北部,有一高山,古称“天楼山”。天楼,顾名思义,离天很近,是“手可摘星辰”的地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村支书蔡道贤带领村民战天斗地,成为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接见,在当时,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简直如同一颗耀眼的星星,在天空中闪闪发光。后来,人们结合天楼山的地理位置,便将其改名曰星光村。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很多地方早已物是人非。但,几十年来,星光村亦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公路,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一圈又一圈,弯弯绕绕,一直缠至山顶。“山路十八弯,弯弯有惊险。”车行其上,时而峰回路转,时而临崖而立,真可谓步步惊心。对于我这样跑惯了山路的人,似乎见怪不惊,但开车的美女作家小叶,说是早已板出一身汗水。终于抵达山顶,一车人才敢轻松地跟她开开玩笑。俯瞰脚下的来路,看那山谷缥缈远去,大家都不免在心中涌起了一种征服的豪情。
地广人稀,是星光村一大特色。十四平方公里,只有一千多人,就像芝麻撒进了大海。人少,但他们把这个全县面积最大的村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进村,就见这个山洼里栽几栋楼房,那块平地上立一座四合院,它们随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就像一颗颗散放的珍珠,从山的间隙里透出古朴与厚重的光泽。山地里,垄田中,大片大片的厚朴、杜仲、苍术、茶园基地鳞次栉比,尽得地理优势的它们,肆无忌惮的生长,醇厚的药香伴着清新的茶香,在山谷间氤氲、飘荡。
村部前面,一棵古栓皮栎,枝繁叶茂,傲然耸立。栓皮栎又称青冈,山区本不少见,但我环视四周,几十年上百年的大别山古松比比皆是,它们都据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而有年头的栓皮栎,似乎只有这一棵,因为稀少,尤显珍贵!看它有些孤傲的孑孑地守在村头,便忍不住更多得关注了一下,看他的身份证,已有一百四十多年了,呵呵,它真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默默守护着这方山水。
一户五联三层的房子,堂皇映入眼帘,周正气派得犹如城里的办公楼。门前有池塘一方,造型别致,澜水清浅,鱼儿嬉戏;大有“水清鱼读月,云淡鸟谈天”的禅意!旁边是一个大大的花园,好多花儿竞相开放。尤其那茶花,开得娇艳动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真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问,才知道这是村民黄劲松家的房子。黄劲松这些年在外打拼,成了大老板,发财后,仍不忘家乡,个人投资八百多万元,配合“村村通”工程,为地广人稀的村里修路。路一通,村子就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说到这样的乡贤,星光村的人们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说,小小的星光村,在外闯荡的能人、老板就有八十多人。在村部广场的群星谱上,我们还还看到,这些年,村里先后当兵参军的年轻人也超过了四十多位,他们在祖国各地,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里人崇文重教,恢复高考以来,就出了八十多位大学生,其中,博士、硕士就有二十多位,这真是村子的骄傲!不说别的,就是这三组数字,就会让许多人瞠目结舌,心生感叹!用人才辈出、星光灿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啊!
由此,我也顿生感慨,“出身虽然无法选择,命运却可以自己掌握。”或许,出生在偏远山区的孩子,常年经历风吹雨打,他们就有了更加坚韧的毅力和渴望改变命运的动力吧,因此,他们比温室长大的孩子更加优秀!要不然,除了星光村,被称之为英山最为偏远的“三河一岭”的陶家河、父子岭,为什么也是人才辈出之地呢?
沿村前的河谷前行,两面狭长坡地上密密麻麻的山松,延展着遒劲的枝桠,宛如一群热情的主人,伸出双手欢迎着每一位到访的客人。它们粗壮得让我瞪大了眼睛,真不知道星光人如何让这些带有原生态的古树群落,怎么躲过了时光中的一次又一次劫难?这些历史岁月的见证者们,它们挺着笔直的身子,似乎在向上苍禀告着,星光人点点滴滴的辉煌!
“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在这幽静的峡口,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妙曼!此刻,远眺玉皇尖,就像上苍遗失于大地的笔架,厚重、大气。据说,玉皇尖上建有真武大帝庙,庄严肃穆,香火旺盛。每天面对这样的宝山,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人说,深山出俊鸟。在村子里,我们遇到的人,无论老幼,都不像山里人模样,他们衣着气质与城里无异。小巧玲珑的村妇女主任为我们沏茶时,都以为是个小姑娘,同行的作家王大姐笑着说,都走眼了哈,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啧啧,还是山里水养人咧!大家异口同声说。
兴之所至,即兴打油一首:“星光村里俊贤多,各展风华意韵和。
商海弄潮豪气涌,军营卫国壮怀歌。莘莘学子才情茂,济济博硕智慧磋。故土情怀心永系,辉煌共筑耀山河。”
星光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这个首先被星光照耀的地方,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新一代星光人的共同努力下,道路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

作者简介:郑能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300余万字;有40多篇入选《小说选刊》《读者》《新华文摘》《短篇小说选刊》等国家级选刊、选本;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学生课本、课辅以及学生考试、公务员考试题例。曾获“西班牙华语小说奖”、“孙犁文学奖”、“曹雪芹短篇小说奖”以及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文学奖项50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