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调
黄诚专
王利被借调到局里工作,被借调的王利工作很主动,认真,该做的工作他都积极完成。
王利每天早上都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到单位,到了单位,他不单扫自己办公室,还扫走廊,楼梯,完了还冲厕所。其他同事还没有到,他早就做完了一切。
王利被借来之前,扫办公室,走廊,楼梯……厕所,都是以轮值的方式来完成。虽说是轮值,但常常是轮而不值,一天做一天不做,弄得卫生总不尽人意。王利来了,就好象来了救星,就把轮值给打乱了。久而久之,搞卫生的事就让王利一个人给包了。
王利没有来之前,厕所老是黑抹抹的,常常邋遢得让人进去就反胃,想呕。王利被借调后,他一天都不落地冲,使劲地刷,把厕所刷得像自家客厅一样亮丽。
单位自从借来了王利,同室的同事不再担心没有开水喝,地板不忧没人扫,没人拖。每天地板都被他拖出了影子,办公室摆放的东西被他弄得井井有条。
单位自从借来了王利,办公室的门被擦得和玻璃一样光,手把上那层厚厚的污垢不见了,玻璃窗被他反复擦拭,干净得让人感觉到没有那块玻璃的存在。
周末安排大扫除,个个都强调自己忙,脱不开身。这时,整栋楼只有王利一个人在跳独脚舞 。有的手头没有什么事可做,也不去帮忙,只是定定站在栏杆前观望他一个人忙碌。下班了,卫生还没有完成,大家一个一个地从他身边走过,只有王利还在拼命地埋头苦干。
王利被借调几年了,大家都说他年轻,又勤快,都夸他务实,又能干,表现不错。看领导们的脸色和眼色,也是这样认为的。
终于有一天,王利等来了正式调入的通知,王利像小孩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
被正式调入的王利开始喊忙,开始敢在大家面前,甚至领导面前大声说话。开始长期呆在办公室里不愿出门,搞卫生的数次开始减少。办公室,走廊,楼梯……卫生间又开始轮值,卫生又开始不尽人意,渐渐又回到没有借调他之前的状态。人们进厕所又开始不自觉地捏鼻子开口呼吸……
不久,单位又从下面选借一位年轻的小伙。
单位的卫生状况又开始有些可喜的变化。
王利掖下夹着一只皮包,慢悠悠地从埋头干活的小伙身边走过,看着他多像自己过去的影子。他常常轻拍他的肩膀,微笑着对他说:“我也是这样熬过来的,好好干吧。”
原载:2008年第7期《感悟》
点评:
《借调》这篇小小说揭示了人性中的一些有趣现象以及职场中可能存在的某种规律。
王利在被借调到局里工作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他主动承担了很多额外的任务,比如打扫卫生、整理办公室等,使得整个单位的环境焕然一新。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勤奋的工作精神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赞扬。
然而,当王利正式调入该单位后,他的行为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开始变得忙碌,不再像过去那样积极参与打扫卫生等集体活动。随着他的改变,单位的卫生状况也逐渐回到了他到来之前的状态。这一变化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王利在借调期间和正式调入后的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王利在借调期间为了得到正式调入的机会,表现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从而顺利实现职业晋升。而当他正式调入后,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因此不再像过去那样拼命工作。
此外,这篇小小说也揭示了职场中的一些规律。比如,很多人可能会在初期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或机会而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但一旦达到目的后,他们的工作态度就可能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在很多职场环境中都存在,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最后,文中的小伙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王利,继续为单位带来可喜的变化。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要想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不能仅仅依赖于个人的自觉和努力,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激发和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山旮旯)

文学简历: 黄诚专,壮族,60后,网名,山旮旯,从事诗歌、小小说创作,2003年2月主编一份以诗会友、交流为宗旨的纯民间诗歌小报《西部风》,2007年9月停刊,2019年2月复刊。写作至今,有上千首诗、超过500篇小小说散见于全国各地知名报刊杂志,小小说《追踪》、《守住一只羊》分别被北京、江苏拿来做高中和初中期中考试阅读试卷,《精妙的教育》入选“国培计划(2012)”-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材和“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教学,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年广西最具有影响力40篇小小说”之一。有作品被多家刊物疯狂转载,录入多种选本,获奖无数。现系【城市头条】认证编辑,【西部风微刊】创始人,历任主编、总编。【西部风微刊】作者、读者遍布全国,驰名海内外,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