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江海》赏析
一一致作家杨召海和朗诵艺术杨召江兄弟
作者 恩清 朗诵 沈虹
知长江,
可寻大海;
知大海,
可觅长江。
江之声,
像高山之水,涓涓不止,
如一丝布满线谱的白色飘带;
像深谷之水,隆隆不断,
如一条挂满音符的绿色飞龙;
像平川之水,粼粼不绝,
如一曲饱含激情的蓝色乐章。
可谓,美如仙,动如神,静如佛。
称得上,余音未绝,绕梁三日。
海之文,
像天上之云,腾腾不休,
如一张填满光色的真实美景;
像水下之云,沉沉不息,
如一幅涂满水色的虚拟幻影;
为天海之云,真虚难辨,
是一段景影相随的绝佳视频。
可谓,景如影,影如景,心如醉。
称得上,余墨未干,入木三分。
弟思兄,兄念弟,
一时相伴,终生相应;
江奔海,海纳江,
神佛之意,天地之缘。
为人世间最美最好最温馨的组合。
在江上,能读到最优最纯最动情的海文;
在海上,能听到最佳最妙最动心的江音……
这首诗,我是用心,真心实意写下的。写完后,没有求人发在《诗刊》上,而是发在了《头条》上。我的粉丝们,点赞,打赏,呼啦啦,从几千到几万……大多数,不认识,但是我清楚大多数是召江和召海的粉丝。当然,也有批评的。新疆诗界的一位大佬就抱怨:诗歌的门槛太低,是人不是人都在写诗,是人不是人都在听诗。我回复:写不写诗,听不听诗,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你有权利不让人家写诗吗?你有权利不让人家听诗吗?诗歌好像不是你家的产品?他问:你懂得生活吗?我回复:不懂得,但我知道,生活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他问:你了解昭江和召海先生吗?我回复:了解,起码比你了解。他又问:你是如何写下《江海》这首诗的?我回复:用心,真心实意写下的!
的确如此。
我来自天山脚下的兵团农场,只会吃苦、耐劳和真心实意,不会投机、取巧和虚心假意。大学毕业,去了米泉兵团农六师的新疆汽车改装厂。这里,经济突飞猛进,产品供不应求。可是,即使这样,企业突然宣布倒闭,职工突然宣布下岗。我想不通,去问领导,可是领导这样解释:小平同志不给我们守边界了,我们要加入世贸组织,很快,美国鬼子、德国鬼子和日本鬼子……都将杀向我们,我们无力抵抗,只能投降。我问:投降了,我们去哪?领导答:干不了精活就去干粗活。于是,我来到乌鲁木齐兵团建工师的兵团一建,做过技术员,做过工程师,人山人海地搞建设,也正是这个时期,建设部吹响了建筑工业化革命的号角:先是外国工程机械不断涌入,接着搞国产化,基础工程的工业化革命基本完成。新型模架、商品混凝土和新型钢筋加工与连接技术的推广,主体工程的工业化革命不断完善。我看到了先进、科学和多样化采暖工程的工业化革命成果。看到了外墙外保温技术从包裹型向产能型转变的工业化革命火苗。历史证明,“闭关锁国”就意味着落后,就意味着挨打;“改革开放”就意味着发展,就意味着强盛。看呀,我们的隧洞、桥涵和岛礁工程,建筑业中一个又一个工业化革命使中国这些只干粗活的“乞丐”们爬到了世纪之顶,成为了西方那些只做精活的“绅士们”心中难受、眼里恐惧的“世界基建狂魔”。
所以,劳动人民最能体谅国家的难处,劳动人民最希望国家强盛,劳动人民不仅仅懂得生活而且珍惜生活,劳动人民写了首诗又算得了什么?
杨召江和杨召海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个叫“达因苏”的地方,童话一般的世界。召江是弟弟,一大堆的头衔,一大堆的荣誉。中国民主同盟的盟员,中国青年朗诵艺术家,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朗诵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播音主持协会副秘书长,新疆兵团朗诵艺术学会名誉会长,湖南信息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汉语艺术实践中心专家顾问,曾担任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新闻主播和主持人,被广东共青团省委特聘“广东青少年文化艺术导师”。2015年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二等奖,参加多家省市电视台和朗诵社团的大型朗诵会,在国内外朗诵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召海是哥哥,不仅诗歌、小说和散文写得好,而且国画画得不错。美院毕业,当过教师、会计和宣传干事等,现为兵团第十一师一家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一位党务工作者。新疆兵团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兵团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媒体等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一千余篇,绘画、摄影作品三百余篇,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出版的文集有《心灵月光》、《雪舞飞扬》和《阳光总在风雨后》,获奖的绘画有《南山风景图》、《远望》、《云雾融山石》等。
与召江相识是在兵团卫视2016的新年诗会上,著名配音艺术大师童自荣表演了节目,著名播音艺术大师于芳朗诵了阿紫的代表作《胡杨》,著名语言艺术大师一舟朗诵了堆雪的代表作《黄河》,召江也表演了节目。在后台,召江的哥哥召海领着我匆匆忙忙与召江见了一个面,我们总算认识了。召海是我在兵团建工师工作时的朋友,他在石河子市的兵团六建,宣传干事;我在乌鲁木齐市的兵团一建,工程师,同为兵团建工师《天山建设报》的通讯员。做为通讯员,他理所当然,不仅文笔好,而且还会画画。我呢?仅仅因为我小学的语文老师——《兵团日报》的编辑在兵团机关遇到了我的总经理,我便被总经理赶鸭子上架。我常常阅览召海的文章,跟他的画一样,往真里写,往真里画。我们相识后,不管是在乌鲁木齐,还是在石河子,只要相见,就会到路边的餐厅,几盘小菜,几杯小酒,然后听他讲“达因苏”,讲杨昭江。从他的嘴里,我知道“达因苏”很美,知道杨昭江的声音很好,是位朗诵艺术家。我说:“等我写出了好文章,一定让召江给我朗诵。”他说:“你说话,有条理,有中心,我感觉你是作家的料。”我说:“谢谢,以后还请兄台多多指导。”他说:“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只要真心实意,就好。”我记住了。后来,我离开了建工师,离开了《天山建设报》,服务于新建集团,服务于《西部建设报》,再后来,服务于中建集团,服务于《中国建设报》。视野扩大到全中国,全世界,与召海的来往渐渐少了起来。
“知长江,可寻大海;知大海,可觅长江。”这是天意,也是父母的意愿,更是粉丝们的意愿,有谁不希望弟弟能找到哥哥,哥哥能寻到弟弟,相遇后就相聚在一起的?这个场面虽然不能让一位诗歌大佬所理解,但是足以让与每一位普通百姓所感动。“江之声,像高山之水,涓涓不止,如一丝布满线谱的白色飘带;像深谷之水,隆隆不断,如一条挂满音符的绿色飞龙;像平川之水,粼粼不绝,如一曲饱含激情的蓝色乐章。可谓,美如仙,动如神,静如佛。称得上,余音未绝,绕梁三日。”召江之音,有耳共听,有目共睹,从微弱开始,感觉到了飘动;进入到一定的高度,感觉到了力量;进入到一定的宽度,感觉到了平静。从一个音符的开始,到一段乐曲,到整个乐章的结束,我们看到了美,享受到动与静的美妙,让听众久久地不能忘怀。“海之文,像天上之云,腾腾不休,如一张填满光色的真实美景;像水下之云,沉沉不息,如一幅涂满水色的虚拟幻影;为天海之云,真虚难辨,是一段景影相随的绝佳视频。可谓,景如影,影如景,心如醉。称得上,余墨未干,入木三分。”召海之文,有时像在天上,非常清晰;有时像在水里,有点模糊;放在一起,又非常接近,真人似影子,影子似真人,把读者的心都搞乱了,让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弟思兄,兄念弟,一时相伴,终生相应;江奔海,海纳江,神佛之意,天地之缘。为人世间最美最好最温馨的组合。在江上,能读到最优最纯最动情的海文;在海上,能听到最佳最妙最动心的江音……”兄弟之情,神佛之意;江海之情,天地之缘,这难道不是人世间最美最好和最温馨的组合吗?无论在江上,还是在海上,兄弟俩都能感应到彼此,这难道不是最优、最纯、最动情的文字和最佳、最妙、最动心的声音吗?
下面请听杨召江先生朗诵这首诗。
江海
致作家杨召海和朗诵艺术杨召江兄弟
作者 恩清 朗诵 杨召江
知长江,
可寻大海;
知大海,
可觅长江。
江之声,
像高山之水,涓涓不止,
如一丝布满线谱的白色飘带;
像深谷之水,隆隆不断,
如一条挂满音符的绿色飞龙;
像平川之水,粼粼不绝,
如一曲饱含激情的蓝色乐章。
可谓,美如仙,动如神,静如佛。
称得上,余音未绝,绕梁三日。
海之文,
像天上之云,腾腾不休,
如一张填满光色的真实美景;
像水下之云,沉沉不息,
如一幅涂满水色的虚拟幻影;
为天海之云,真虚难辨,
是一段景影相随的绝佳视频。
可谓,景如影,影如景,心如醉。
称得上,余墨未干,入木三分。
弟思兄,兄念弟,
一时相伴,终生相应;
江奔海,海纳江,
神佛之意,天地之缘。
为人世间最美最好最温馨的组合。
在江上,能读到最优最纯最动情的海文;
在海上,能听到最佳最妙最动心的江音……

作者简介:
恩清,原名李彬,住建部《建筑》与《城乡建设》杂志新疆与兵团工作站站长,新疆与兵团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作协副主席。兵团朗诵艺术学会顾问。
诵者简介:
沈虹,昵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编辑播音工作,《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众多朗诵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曾多次荣获朗诵大赛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