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巷人家》看人与人的边界感
文/时培仑
电视剧《小巷人家》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为背景,讲述了小巷里的家长里短,演绎了老百姓的人情冷暖,记录了普通人在改革转型历史大潮中的命运起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浓浓的年代感和细腻的表演,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仿佛穿越到了挂满褪色老照片的旧时光。
全剧围绕庄、林、吴家三家人的故事展开,以房子、院子为道具,巧妙铺排,通过屋里屋外的亲疏远近,墙外墙内的争执与融洽,展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家庭的温暖与纠葛、时代的变迁与个体的挣扎,在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交织碰撞,亲情、友情、爱情的拉扯、称量中,让人五味杂陈,像一部城市版的《人生》。
回顾剧中的矛盾冲突,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吴姗姗甫一出场,原本是个让人同情的角色,遭遇后妈的偏心自私,得到了黄玲、宋莹的同情和帮助,建立了良好的邻里关系。然而,后来几次三番觊觎宋莹的房子,让人心生厌恶,被庄筱婷扫地出门。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是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通过侵占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利益,尤其是曾经为其提供帮助的人,不仅打破了应有的边界感,也有失厚道。
偏心的庄父庄母,既厚此薄彼,又粗暴干涉子女生活,把亲情搞得疏离隔阂、矛盾丛生,这也是边界感缺失的表现。
边界感是人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是对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分寸和尺度。我们用边界,来区分安全和危险,来维系接纳与给予的平衡,边界建立的前提应以爱为底色,达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平相处的目的。
庄林两家的关系就很好地体现了边界感,相互帮助,互不干涉,尊重信任,值得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