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长安的冬
文/汤文来
渭水之畔,西风萧萧,秦岭寒意沉沉。
孟冬的细雨,如细密的珠帘,
迷蒙了整个长安。
那雨丝飘洒,仿佛是历史的泪水,
遮掩着往昔的悲欢离合。
遥想当年,昭君出塞,泪洒长安,
那离别的哀怨恰似这寒雨绵绵,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朝举目,或许能迎新霁,
迎来那澄澈山河与爽朗天空。
恰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希望总在绝望之后绽放光芒。
勾践卧薪尝胆,终雪前耻;
重耳流亡十九年,方成霸业。
只要心怀信念,
风雨过后必有彩虹。
南枝尚有一叶留存,
在正午的阳光下,
斜照的光线恰好洒满身躯。
那丝丝缕缕的暖意,虽缠绵未断,
可初冬的清冷气息已悄然弥漫。
这情景,恰似洛夫诗中
那如梦如幻的朦胧意境,
让人沉醉,又引人深思。
我掩面而立,鼻尖挂着清涕,
鬓毛散乱,双耳冻得通红。
朔风无情,它错会人间意,
兀自吹埙,呜咽声声。
如同商禽笔下那象征着
孤独与迷茫的飞鸟,不知归处。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漂泊之感,何人能解?
疾归的椋鸟匆匆落于斜阳之下,
乍起的朔风唿哨声悠长。
银杏高枝依旧在,
只是那灿烂的明黄已难觅踪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时光匆匆,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易逝。
北岛曾说:“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老去。”
在这岁月的洪流中,一切都在变化,
一切又似乎未曾改变。
余光中先生的豪迈,
在此刻的长安城中也能感受得到,
那是对山河的热爱,对时光的无畏。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而堆雪诗中的历史踪迹,
在这长安的冬里,历尽沧桑,
诉说着千古的兴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岁月悠悠,唯精神不朽。
长安的冬,是一首写不尽的诗,
一幅绘不完的画,
一段诉不完的情。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