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光
作者-聂金杨
白云凝霜势交加,
寒风拂树结网纱。
百亩山田无谷物,
一圜冷水藏鱼虾。
树头满满颓梢意,
叶下空空缺骨花。
难见征鹰鸣岭过,
神仙也没现身查。
对偶联像
作者-聂金杨
占地利卧龙鸿远鸣,
得天时伟业鹏飞程。
书香怎知墨销魂魄,
茶好不如酒醉人精。
静里想思平日过客,
闲时补读青年书经。
三杯绿醑多破事情,
万丈红尘少烦神灵。
自然风光
作者-聂金杨
万里长江入海口,
千仞榕河出汕头。
浊水溪流兜湾转,
青海湖源直道走。
注释:长江,海口,榕江河,汕头,浊水溪,青海湖。都是中国江河地名。
人生之路
作者-聂金杨
人生如戏各千秋,
极乐世界西方有。
命好富贵讲享受,
运蹇贫贱求温饱。
雪花
作者-聂金杨
我有一花藏心海,
数九寒天她才开。
容貌靓过天仙女,
颜值超越璞玉材。
竹桥横溪
作者-聂金杨
竹枝摇曳,桥畔溪流澈。
风里幽香情真切,翠影轻波香不绝。
心随水去凝眸,独倚石岸丝柔。
世事浮华如梦,唯余此处清秀。
金¥对联
文-聂金杨
读书才觉学问深,
观宇方知天地窄。
枝头常赊云外碧,
叶里深藏日月红。
人凭厚道纳亿源,
海以博大方致远。
无钱何必邀月饮,
有酒不妨吃云吞。
放怀天地得清趣,
讬迹山林极大观。
卧听海潮向船低,
喜看江月吹水旋。
传家无奇惟存厚,
处世有道但率真。
不教老荷入诗句,
独爱风蒲作画题。
万里云山惊天地,
千秋笔墨入画图。
眼底有德前程远,
心头无私后路宽。
冲天梳柳条条绿,
春风竹笋节节高。
偶向微雨谈翰墨,
常邀清风讲流年。
为人处世
作者-聂金杨
立身勤为本,处世诚作基。
百忍终有盖,三思永无忧。
无私肝胆照,有志天地宽。
福向宽处积,德从险中求。
特别祝福
作者:聂金杨
贺好友陈米贵甲子年华。
寿比东山大石头,
福如南海老乌龟。
文才胜似青龙豹,
魅力犹如白眼狼。
虚心竹
作者-聂金杨
藕虽有孔入荷池,
竹本无心节外枝。
君观万物醉成痴。
人有道德不便语,
善行就是玉中石。
平淡不过几行诗。
黄河
文-聂金杨
复尔连波荡乾花,
飞流逐浪醉日霞。
鸾回鹤舞千石叠,
虎跃龙骧百州跨。
脱骨惊天弛东海,
空悬落水济稻麻。
通天白鹄光史册,
出入黄河咏篇嘉。
旭日晨光
作者-聂金杨
残云破处金阳现,
险路穷时胜境来。
涧满松荫鹤飞天,
云通潭影龙腾空。
因果循环
作者-聂金杨
心善可通天,德高能镇鬼。
生前做人民,死后变神仙。
黄河颂歌——七律黄河析
作者-铁民逸翁
这是一首以黄河为主题的七律,展现了诗人对黄河雄伟气势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礼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和评论:
全诗以黄河为描写对象,既歌咏了黄河的自然壮美,又赞扬了它在人文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黄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也流露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
首联:“复尔连波荡乾花,飞流逐浪醉日霞。”开篇写黄河水势浩荡、波浪连天。“复尔连波”描绘了黄河连绵不断的波涛,“荡乾花”意为激荡天地之间的尘埃,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飞流逐浪”则突出了水流的急湍,映衬“醉日霞”,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颔联:“鸾回鹤舞千石叠,虎跃龙骧百州跨。”这一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黄河沿途景色。河中激流翻腾如“鸾回鹤舞”,巨石层叠,气势万千;“虎跃龙骧”写出黄河横跨百州的磅礴力量,气势雄伟,寓意黄河如同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
颈联:“脱骨惊天弛东海,空悬落水济稻麻。”此联将黄河的壮阔景象推向高潮。“脱骨惊天”表现出黄河奔腾入海的震撼力量,“弛东海”突出了它的去向和归宿;“空悬落水”化用了黄河水润泽大地的意象,“济稻麻”则点明其哺育中华大地的意义,体现了黄河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
尾联:“通天白鹄光史册,出入黄河咏篇嘉。”收尾将黄河的意义升华,诗人用“通天白鹄”象征黄河的高远与纯洁,称其在历史长河中光辉永存;“咏篇嘉”点题,表达对黄河的由衷礼赞和歌颂。
此诗在用典和意象上多用优美的自然意象,如“鸾”“鹤”“龙”“虎”等,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使诗境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仗工整,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意境宏大,既写景又抒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总而言之,聂金阳先生这首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将黄河的雄伟壮观与深远意义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又通过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黄河的崇敬之情,体现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整首诗充满气势,展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力量与生命力,给人一种磅礴壮丽的感觉,堪称一首意境深远、气势恢宏的佳作。
作者铁民逸翁:海外爱国华侨,世界著名文化艺术评论家。
聂金杨,1965年生于广东郁南县。全球华人诗词协会等文学会员。在媒体历年发表作品约5000,得曾宪梓先生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