嫫母制成人类第一面镜子
作者:李铁
嫫母是黄帝的的第四个侧室。5000年前,老百姓中流行“抢婚”的习俗,娶的媳妇如果漂亮,在迎亲时,新娘就有可能被别人抢走。黄帝虽然是“古帝”,但是他娶媳妇若是太漂亮,也完全可能被人抢去。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黄帝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却面貌丑陋的嫫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
嫫母长得有多丑?她额如纺锤,塌鼻紧蹙,体肥如箱,貌黑似漆。
巫医跳大神时,所戴面具就是嫫母的遗像。
黄帝是华夏第一位“古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本姓公孙,后来改为姬姓。史载,他有土德之瑞,所以也称为黄帝。
黄帝在位期间,最早做出衣冠、舟车、还创作了音乐、《黄帝内经》等。黄帝一共立了四个妃子,嫫母在其他三人之下,地位比她们都低。但黄帝对嫫母信任有加,把许多家务管理的责任都交给了她。
在汉水南岸有一处被河沟环绕的地方。当时黄帝要带男人们外出,让部落中的女人都留在这里作为基地,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女子国”。这个基地的管理者就是嫫母和黄帝的正妻嫘祖,她们俩 那时“居一门中”,也就是说两个人关系非常好,甚至同住一个房间。 黄帝周游巡视天下时,嫘祖病逝,也都是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
相传,人类使用的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制作的。那时,人们是站在水边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得丑,很少去水边梳妆,每逢节日也不随便抛头露面,整天只知道干活。有一次,嫫母上山挖石头,由于嫫母力气比较大,挖石头比别的女人快一些,这次不到半天,就挖了20多块。此时正当中午,太阳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石片,明光闪闪,非常刺眼,她走过去小心地把石片刨出来,石头是半透明的。她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自己丑陋的面孔竟然全都照在这块石片上!她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回到宫里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乘周围无人时,她又把石片取出来,发现由于石片凹凸不平,自己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样。于是,嫫母到制作石刀、石斧的厂房,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压在上边反复磨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就全部磨平了。她拿来石片一照,比刚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还是那么丑。她又磨了一阵子,又拿起石片再一照,自己仍然很丑。嫫母叹息说:“看来自己长得丑不能怪石片。”
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每天早上起来都照着石片,收拾打扮自己,之后,又把石片悄悄藏起来。时间一长,嫫母就大意了。有一次在石板上烧肉,因火力过大,石板烧炸了,飞起一块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脸,血流不止。嫫母赶忙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脸往上贴药。谁知,黄帝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轻手轻脚走到嫫母身后,发现嫫母一手拿个石片照着自己,一手向脸上贴药。他走到嫫母身后,头贴近嫫母的肩膀,刚要仔细观看,不料,嫫母发现石片上出现了黄帝面孔,她惊呼一声!扭头一看,才知黄帝就站在她身后。黄帝问:“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嫫母一听黄帝问话,知道此事绝不能隐瞒,噗嗵一声跪在黄帝面前,把这块能照人石片的发现过程,从头至尾诉说了一遍,恳求黄帝宽恕她。黄帝听罢,哈哈大笑,双手搀起嫫母说:“这是你一大发现,你不但没错,还立了一大功!”黄帝立刻叫来嫘祖,和侧室女节、彤鱼氏,把嫫母这块能照见人面的石片拿出来,让其他三位妻室也见识一番。
使用镜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此就开始了。
阮氏女使儿子“免祸”
阮氏女是三国曹魏时卫尉阮共的女儿。她非常聪慧明达、见识过人。就是长相太丑。
阮氏女也是曹魏名士许允的妻子。那时候结婚仪式繁杂,程序恨多,但喝完交杯酒之后,新郎许允嫌她丑,就不进洞房了。
在新房里,阮氏女一个人正不知道干啥,刚好有个客人来找许允,阮氏命令婢女去看一下谁来了,婢女回来回答说:“是桓范来了。阮氏女说:“那就好了,我不必忧虑许允不进来了,桓范肯定会劝他。”桓范在官员中很有声望,当时执政的曹爽也视其为 “智囊”。落座以后,他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已经把姑娘嫁给你,应该别有深意,你最好仔细观察一下。”许允听了桓范的话,果真跨进了新房。
但一见阮氏女,拔腿又要往外溜,阮氏女觉得,他这次出了门,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便抓住他的衣襟,不让走了。许允说:“妇女必须具备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你具备哪一条啊?”阮氏女回答:“我缺乏的只是容貌,其他什么都有。但是男子应该有一百多种高尚的品行,您具备哪几种呢?”许允说:“我都俱备。” 阮氏女说:“百行当然以德为首位,可您喜欢美色,不欣赏美德,怎能说百行都皆备呢?”许允被妻子问住,无言以对,面露惭愧之色。从此,许允对这个丑妻另眼相看,两个人相敬相爱,感情也越来越和谐。
那个时候,曹魏是曹操后人当家,司马氏要篡权,曹、司马两家斗争特别厉害,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根本无从把握。嘉平六年(254年),也就是权臣司马师当权之初,大臣李丰等人打算发动政变诛杀他。当时,李丰伪造了一份一尺多长的诏书,委任许允为太尉,执掌朝政。还派人趁天未亮,把诏书交给许允家看门人,说声“有诏”,就驰马而去了。许允时为中领军,接到诏书便把它扔掉烧毁,没有呈报给司马师。李丰等人的事情败露后,相关人员部被捉拿,许允想去面见司马师,但他心里回遑不定,老是忐忑不安。镇北将军刘静被杀后,朝廷调任许允当镇北将军,可以持朝廷符节,管理黄河以北的各项军务。许允得知后非常高兴,他对阮氏炫耀,还说:“我升了官,以后终于可以幸免各种灾祸了!”而阮氏却说:“灾祸就是从这开始的,怎么会幸免了呢?”
果然,司马师觉得许允跟自己并不是一条心,就把他告了,称许允此前擅自用公款公粮贿赂各级官员,于是许允被收付廷尉。最终判处减死罪一等,免职流放到乐浪(朝鲜半岛),妻子儿女不得同行,他心里不痛快,途中就去世了。门生跑来把此事告诉了阮氏。阮氏正在织布,听到这个消息,神色一点不变,说道:“早知道会这样。”
仆人们担心,这件事也许会牵连到许允的儿子,要把许允儿子藏起来,阮氏说:“这不关孩子们的事。”,果然,许允儿子并没有受到影响。
后来阮氏带着全家人搬到许允墓地附近居住,已经掌握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师派钟会过来祭拜许允,但他怕许允儿子以后复仇,对自己不利,就交代说:“如果许允儿子的才能赶得上父亲,就把他们拘捕起来。”许允的儿子听说此事,就咨询母亲咋办。阮氏说:“你们虽然品行优良,但才能并不大,也赶不上父亲,你只管诚恳和钟会说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父亲的死也不必太过悲伤,钟会不哭你也不哭。还可以稍稍问一点朝中的事情。”这样,司马师就放心了,儿子按母亲说的话去做。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如实告诉了司马师,许允的儿子就幸免于难了。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