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病态
-----《道德经》启示录之七十一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71章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第71章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道,这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对待,所以他就没有缺点了。
思绪流萤:
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这是说人若晓知自己还有未知不懂的东西,就是有自知之明和值得称赞的人;如一个人不懂却装懂,这人就是很糟糕的病态;本文述之“病态”,是指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面对挫折或不利的环境,须随时保持清醒,以免自己不自觉地滑入了自欺欺人,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畸形思维状态中。
“病态”,本义是指人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形或表现,也可形容人心理上的不健康(如嗜血,自残等);出自《素问·风论》曰:“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岐伯 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欬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徐特立的《自以为是者的前途》也说:“自以为是,是思想生命的一个病态”。
本文所言“病态”,非指人自身正常的疾病状态,而是指人在客观矛盾中被扭曲的思想或思维“病态”;之所以人的大脑存在不正常的“病态”,是因为人有思维惯性,如不善于自主控制,就会因外界不利条件的反射,思维受到刺激,进而滑进偏激的歧路,误入一种病态的恶性思想状态里;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过滤工具,当一个任务完成时,就应暂时退出休息,而不应一直在翻阅过往重复的内容,浪费能量,占据心智,导致内心不得安宁,甚至困扰神志。
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表明:以禅坐、冥想等方法,通过觉察自己的念头、呼吸、身体等状态,止住思维跑偏,可以让自己安在当下、专注当下,降服思维的怪兽随意左右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主宰自己思想的控制者;这说明,人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是动态变化的,其运转特性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累积性:人从儿童时代开始,就一点一滴地累积知识,无穷持续,如无调节方法,就会出现负累过重的现象;二是有限性:人只在一个时间内思想一件或几件事物,而不能同时思想无限量的事物,佛教认为人有眼识、声识、鼻识、舌识、身识等八识,各自均有限制;三是矛盾性:人存在情感与理智要求不一致的冲突,认知相互否定和论证的过程,一生都在反复消长的博弈,且衍生各种感慨;四是颠倒性:人各种意识之间经常在论证中打架,次数多了,就养成了“先入为主、不求真理”的自调现象;五是虚弱性:人如不能集中地应付一件事,就很难获得成功,可思想的矛盾性又易导致注意力分散;六是执实性:人受知识和见识的限制,难免存在判断错误的发生,可又常自以为是地执拗认定和处理;可见,了解、把握和随时匡正思想的动态系统,有助于克服思维的“病态”。
分析可见,人的思想如把控不好,很易滑向浑然不知的“精神病态”或“病态人格”,而这种现象既是人适应社会生活不协调或不平衡的状态,又具有高度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行为的负罪感,多见诸于儿童或青少年,因情绪不稳定、不守纪或业绩低,导致出现外出不归、说谎、酗酒、与人殴打、违反纪律、不接受批评和建议、经常调换工作,或性生活轻率、放荡,对配偶不忠实、对子女不关心等现象,行为受本能欲望、情感冲动或偶发动机的驱使,也常有触犯社会法纪的行为,如偷窃、诈骗、交通肇事等,而且有些人事后又无自悔之意;当然,精神或人格病态的人,多是生活等方面有适应障碍,智力仍属于正常,需与罪犯、癔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和脑器质性精神病相区别。
要想解决好人的思想形态,就要克服不学无术、无事生非、狭隘保守等狭义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事业观和人生观,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当然,有些人往往注重生命的长度,忽略了生命的亮度;其实,生命的长短无法掌控,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如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展现无限的自己,做一个让别人记住精彩的生命,不一定是头衔,却一定是人生璀璨的思想或行为;人可以追求轰轰烈烈、名垂青史,也可以固守"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甚至还可以遵循老子的"无为"思想,以存在证明价值;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所需要的生活方式,但要想改变生活,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精彩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忘记,也许是作家的名字、或一本有影响的书籍、或怀念一位美容院的设计师……只要在大脑居住的,都是有魅力的思想或行为。
人的命运,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进而决定了人生的好坏;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说:“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美国前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在孩童时,穷得吃不起一片面包,极为贫穷和窘迫,但他不甘心,10岁离开了家,当了11年学徒工,每年受一个月的教育,11年后获得1头牛和6只绵羊的报酬;他活到21岁时,没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一队人去原始森林采伐木头,每天黎明起床,工作到满天星光时为止,一个月可得6美元的报酬;虽然在农场里做苦工,无机会读书,但他陆续设法借读了1000本好书,也曾徒步到100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去学习皮匠手艺,途中还游览了历史名胜;后来,他在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核心人物;再后来,他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里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演说;12年后,他进人了国会,以后当上了副总统,终于凭借自己的个人奋斗,获得了人生命运转折的成功,也彻底摆脱了原来的贫穷,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如一个人总想着自己,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结果就是“自己走不进别人的心里,别人也走不进自己的世界”;所以,只有尝试忘掉自己、帮助别人的人,才会一切都发生改变;比如,几十年前,美国纽约曾住着一位叫艾米丽的姑娘,一直想与一位潇洒的白马王子结婚,可周围的姑娘们都先后成家了,唯独她成了大龄女青年;于是,她认为自己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了,开始自怨自艾;一个下午,她在家人的劝说下,见到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握手时她冰凉的手指让人心颤,还有凄怨的眼神、如坟墓里飘出的声音、苍白憔悴的面孔,都向心理学家流露出:“我无希望了,有什么办法吗?”心理学家深思良久,然后说:“我想请你帮一个忙,我家星期二开个晚会,但我妻子一人忙不过来,你去帮我招呼一下客人;明天一早,你先去买一套新衣服和做个发型,但不要说自己的意见,一切按店员的主意办”;接着,心理学家又做了一番说服工作,艾米丽才终于同意试一下;星期二的晚上,艾米丽发式得体、衣衫合身地来到晚会上,尽职尽力地招呼着客人,她眼神活泼,笑容可掬,忘掉了自己的心事,成了晚会上最受欢迎的人;晚会结束后,有三个男青年都提出要送她回家;几星期后,艾米丽答应了其中一位的求婚,心理学家作为被邀请的贵宾,也参加了婚礼,望着幸福的新娘,人们都说:“是心理学家创造了一个奇迹”。
由此可见,人生结果的好坏,受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制约,心态决定命运,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自己的负能量;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成功需要努力耕耘,也需要耐心等待,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雨过天晴、云开日出、柳暗花明……天下事,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了一些坚持和思考,经常看着别人的脚印,规避了自己的弯路;所以,身在逆境、顺境的第一要务,是调整好思想形态和心态,防止思想滑入“病态”,就会迎来阳光灿烂的人生。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