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5)》「向未来挑战」(1799辑)

晨间寄语
《寄语》篇幅有限,同一形式的作文,分成几段写。这些内容许有不堪,然而,社会形式表现多样,喜怒哀乐,都让人揪心。表现形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有人浮夸、大言不惭、高高在上、就像老百姓说的:高跟鞋走路——动静大。而有的人,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或者,那眼泪就没有停止流淌过。
这位小男孩一岁时妈妈就喝毒药死了,爸爸以同样的方式在同一天随妈妈而去。当他能够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抚养他的爷爷也去世了。爸妈去世时他什么都不知道,而讲到爷爷的去世,他那满含泪水的眼眶,让人看得心痛。小男孩不过5-6岁,平头、鼻涕、似乎还没洗过的脸、小棉衣也穿得时间久了,那身形,孤苦伶仃。采访人轻声低问:想爸妈了吗?男孩轻摇头,因为对爸妈没有印象。问及到爷爷,男孩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如今,唯一的依靠爷爷已离他而去,这世上,他再没有亲人。男孩的眼神无助,他的未来,有时空,但是希望在哪里?
我不止一次翻看到过一个画面,有个男孩,无助时,常常跑到爹妈的坟前,低吟轻述。那是万般无奈里的一种思绪排遣,间或有些期许。
我家属的一位同学说,她随单位到乡下去搞扶贫,真的看到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全屋找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她以为以前是传说,而在现实中看到,真不敢相信。她属于有钱人家,但从那以后,她经常接济别人,也教育孩子不要浪费。
形形色色是个通用语,见过了朱门酒肉臭,也知道路有冻死骨。我没有仇富心理,但是对那种既炫富而又没有同情心者,真的嗤之以鼻。虽然我们有过杯水车薪,那是能力问题。又见夸夸其谈、高调摆阔人,有“能”而不“力”,想是贻笑大方了。
没有刻意去捕捉这些辛酸事,也没有必要粉饰顽劣。知道疮疤,晓得痛,吃了荞麦,知道粗细。被别人拉过,懂得感恩,相扶共助,不遗余力,这个社会才会更美好,对吧[爱心][爱心][爱心]!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