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烈老师
张惠甫
春日的阳光洒在昌邑师范的校园里,暖风拂面,那是一九八四年的春天,是我人生中一个特别的春天。
我身在师范读书,即将结束学生生涯,这是我们师范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我们部分同学被从普通班抽出来,还从全县抽调了部分年轻教师充当学员,成立了一个地理班。这个班主要是为解决当时中学师资不足,尤其是地理老师缺乏,教师力量薄弱而筹建的,教我们的老师都是从全县抽调的专业能力最强的骨干。
当时,我们被抽出来学习地理的同学,听说从全县抽调来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这几位老师都是一流水平,心情特别地兴奋。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王振烈老师,一位来自饮马中学的地理老师。 他不是我们师范的正式教师,却以深厚的地理知识和严谨的教学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刚听到他的名字时,内心充满了期待。在心中,勾勒出他的形象:或许是一位高大伟岸、风流倜傥的老师,有着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眼神。
当他真正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时,我的内心为之一震。王振烈老师中等个子,身材瘦削,透着一种文人的气质。他穿着一袭深黑色的衣服,黑发整齐,目光炯炯有神,走起路来步伐轻盈,仿佛有着无尽的力量。
他开始授课了,声音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他讲的是《世界地理》上册,我们望着他,就像仰望一座高山,他教给我们的知识仿佛是从山上流下的小溪,滔滔汩汩,绵延不绝。他详细地解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问题都能深入浅出地教给我们。他讲课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全班同学都听得如痴如醉。
王老师那时正上着饮马中学毕业班的课程,只能拿出一周的时间来辅导我们。尽管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敷衍塞责。相反,他对待每一个知识点都一丝不苟。每天早早来到教室,晚上则加班到很晚。他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浓缩在一周内传授给我们,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和同学们与王老师共同度过了充实而紧张的学习生活。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努力吸收着王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甚至想出了把王老师的教案刻成腊板、油印成册的办法,以便于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
王老师不仅教学严谨认真,他的个人品质也让我们敬佩不已。他每天总是穿戴得非常整齐、干净利落;讲课的时候常常把双手撑在讲桌上与我们拉家常;每天和我们一起在食堂吃饭;办公室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很晚……这些细节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
在这一周结束时,王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过关测验。由于我们都很珍惜这短短的时光,并且与王老师默契配合,认真学习知识,因此大家在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考了九十七分,这也算是对我们短暂而又充实的时光的最好纪念吧!
虽然王老师离开了昌邑师范学校,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教书育人,但他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一束永不熄灭的光,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信心,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人生方向。我始终相信,在我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时刻牢记王老师的教诲,把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运用到实际中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记着这个特别的春天,铭记那位和我们朝夕相处了一周的老师——王振烈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