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楼
小时候,我看到别人上电视,有声音,有图像,非常光荣。幻想着有一天,如果自己上电视,不知感觉如何?
在乡下支教期间,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天,几乎总是我第一个到班上。
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主持工作的陈校长告诉我,明天上午,区电视台有记者来采访我,让我提前准备一下。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有机会圆梦——上电视了。忧的是,如何面对采访镜头,说话也不知道能否干脆利落,害怕自己到时候紧张出丑。
紧张归紧张,但我心里也还有点底:我刚参加完淮安市第二批家庭教育宣讲师培训,学习了3年。3年里,我们的导师徐主任经常让我们上台,面向近200个学员进行宣讲,锻炼我们的胆量,提升我们的能力。培训刚开始,我上台还真有些紧张,但徐主任鼓励我放松,放开。徐主任对我们说:“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宣讲师,站在讲台上,胆子要大,沉着镇定,从容不迫。上台后不要马上就开始宣讲,而是先扫视一下会场,平静一下心情。沉着冷静,轻松应对。然后,再开始宣讲。”有了徐主任的悉心指导,我的胆量大了,上台也很轻松。当然,每次上台前,你得把功课做足,做好才行,那是自己的底气。所以,第二天的电视采访,我估计问题应该不大。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后,领导通知我准备马上接受采访。
我迈着轻松的步伐来到校长室,见到了电视台的两位记者。男的负责摄像,姓张;女的姓王,负责访谈。采访前,小张安慰我说:“石老师,你不要紧张,就跟平时上课回答学生问题一样,保持微笑,注意语速。”小王说:“石老师,我提问时,你要看着我,思考着如何回答我的问题,说话不要结巴,自然大方就行。”
有了两位记者的现场指导,我也更加自信了。
在校长室,记者提的问题是怎样应对当前的教育。对于这个问题,我略一思索,马上就有了答案。我围绕自己的平时做法,回答:“首先,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跟上当前的教育形势。其次,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再次,关心学生的发展。最后,关爱学生,贴心为学生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事先,我都提前咨询了两位记者朋友,掌握了问题回答的大概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接下来,拍摄的是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生活点滴。记者拍摄了我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画面。然后,让我带着学生来到学校操场南边的文化长廊,采写我平时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写作文的事。这个,我觉得比较轻松。因为,我平时就喜欢经常带着学生来这里观察体验,收集写作素材。有些老师,每次指导学生作文时,都是和学生闷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记得,有位青年语文教师小李,曾经问我:“石老师,你们班学生的作文写的怎么样呀?我们班孩子也不会写作文。”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小李老师没有几次带孩子们走出去观察大自然。后来,我跟他说,每次的学生春季和秋季的综合研学活动,就是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我带着学校写作社团的孩子们来到文化长廊,指着那些缠绕着长廊的紫藤条,让孩子们观察紫藤条的形状、颜色,闻闻紫藤条的香味。学生们见到有记者摄像,都非常激动,学习都很投入。
记者又采访了学校的领导与老师、学生对我工作的评价。
第一次上电视还是让我有点紧张,有时候说话会犯点语病,如我居然把“首先第一个”放在一起使用,实属不该。因为,我平时和学生一起经常修改这样的病句,没想到关键时刻做老师的竟然也会犯错。
初次上电视,我还是感到非常自豪的。毕竟,对于我这个普通老师来说,上电视机会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