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文/黄振涛
家乡的美食,是味蕾上永不褪色的画卷。
一碗羊肉泡馍,馍粒筋道,吸饱了浓郁醇厚的羊肉汤。羊肉炖煮得绵软鲜嫩,入口即化,脂香在舌尖打转。翠绿的葱花与香菜随意散落其间,宛如翠玉点缀。热汤升腾的氤氲雾气里,满是熟悉的香气。
苜蓿菜,也许如今被很多人不屑一顾,惟我对其情有独衷。凉拌吃,口中生津,蒸着吃,余味悠长,煮着吃,胜过山珍海味,这就是故乡的烟火,是岁月凝练的温暖滋味,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念及此味,心底便泛起浓浓的乡愁与眷恋。
这段时候雨充裕,虽是进入冬季,但尚未觉得寒冷,沣河边的苜蓿悄然生长,绿绿地、嫩嫩地,我与老伴晨练时,意外发现这一美景,于是,蹲下身子采摘起来,越采越多,苦于没有袋子,我干脆脱掉外衣,用衣服将鲜嫩的苜蓿包裹回家。
当天上午,做了蘸水面,苜蓿菜煮得很烂,西红柿韭菜鸡蛋汁子,味道很浓,新磨的优质小麦面粉,做成的面皮,摔在案板上,“啪!”的一声,上了劲,吃在嘴里,光滑、清爽、筋道,秦椒辣味十足,还不过瘾,再来一骨朵武功白皮大蒜,一个个吃得“唏飗、唏飗”的,汗珠挂在额头,冒着热汽。冬天能吃上鲜嫩苜蓿,这等口福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
前几年,在西咸新区消防支队工作时,与保安师傅王继鹏等相识为友。我常在秦都绿廊湿地公园采摘苜蓿,王师傅家在沣河边上,去年春天苜蓿菜刚刚萌发时,发视频给我道:黄哥,苜蓿长上来咧,赶紧来,这是你的最爱!
我们专程在此光顾。还约了多家亲戚、朋友和本村在咸人,既可采青,又可放飞心情,一群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随着小儿子一家入驻咸阳沣河边上,春天采摘苜蓿十分便捷。步行3公里,在五席坊村东附近的沣河堤顶彩道两侧,鲜嫩的苜蓿叶上,是露是霜,只要蹲下身子,总会有小小的收获,毕竟是冬天,萌发的嫩苜蓿无法与春天旺盛稠密的相比。这既朴素又稀罕的食材,吸收了天然的精华,绝对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电视系列片《舌尖上的中国》解释词:“美味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法。” 这是因为天然的食材本身已经具有丰富的风味和营养,过多的调味和复杂的烹饪方法可能会掩盖其原有的味道,甚至破坏其营养成分。因此,选择简单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等,可以更好地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使其更加美味。
咸阳地,咸阳天,咸阳美味不一般。适逢“跟着美食游陕西”活动在咸阳清渭楼广场盛大举办,咸阳老城中山街吃货一条街特色美食琳琅满目,食客纷至沓来,好不热闹。食之安,民心安。一盘鲜嫩苜蓿能否成为食客首捧?我不得而知。
我用一首小诗作结:
苜蓿家在吐鲁番
引入内地六百年
牛吃青草腿变粗
人食菜蔬方解馋
初冬不寒霜未至
柳枝轻摇秋风掀
一把苜蓿解乡愁
佳肴美味在舌尖
(2024年11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