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语者的文字
——张述散文集
《失语者的村庄》序
刘广涛
大凡写作者似乎都有一颗柔软的心,面对那粗粝狂躁而又坚硬的世界。下笔千言滔滔不绝的散文家,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就是一个三缄其口的失语者。他仿佛一只柔软的蜗牛,一行行文字是其探索世界的触须,而那个坚硬的外壳不过是对其柔软身躯的暂时保护,其实并不足以对抗真正坚硬的石头或金属的攻击。而写作,就如同蜗牛一次漫长的苦旅,路途中的一切风景和遭遇,遂成为作者笔下的文字。
现实生活中的张述,是一位备受欢迎的教学名师,其语言表达自不待言。而在文学世界中,他却宁愿以失语者自居,个中趣味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散文集《失语者的村庄》是作者一路蜗行的文学结晶。当散文集中的一篇《失语者的村庄》在中国作家网赫然刊载之际,失语者的声音何其响亮,失语者的名字何其辉煌!而那个“村庄”,正是张述的文学世界。作者用三十年的时光,蜗行三十年的路程,为的就是打造那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鲁迅先生在《野草》题辞中写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史铁生在他的地坛,也有类似的感觉。梭罗的《瓦尔登湖》,张炜的散文《融入野地》,其作者都在沉默中获得天赐的灵感,进而书写出至性至情的文字。
现实中的失语者其原因何在?正如作者张述在其散文中所困惑的那样,不知是孤独造成了失语,还是失语形成了孤独,抑或失语和孤独二者属于亲密的朋友,相互促成了对方,一并造就了世俗世界的荒凉和艺术世界的辉煌。除此之外,是由于生活内卷的压力?还是外界环境的胁迫?还是某些作者天性如此?答案自然不一而足。《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写道:“正言若反。”——是说合乎正道之言,每每不同于世俗之见。哲人老子恰恰道出了写作的奥秘。一个真正的作家,要有避开俗见的勇气和超越世俗的胸襟,才能进入歌哭自任,挥洒自如的创作境界,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就内容而言,散文集《失语者的村庄》分为“旅途散记”“点状人生”和“时光近浅”三大部分,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对人生行踪的记录,对现实处境的反思,对青春往事的回眸。其中最为闪亮之处,是作者对文学梦执着的追求。为了文学之梦,作者用心守护着一片沙漠中的绿洲,守护着无数喧嚣中的那份失语般的孤独与寂静。
失语者的“村庄”是美丽的。那里有回不去的少年岁月和化不开的浓浓乡愁,更有诗意葱茏的文字之美。失语者的文字,简洁朴素中蕴含秀美,细腻温婉中亦不乏张力。其背后是作者三十年之久的人生历练和艺术修行。在一个喧嚣躁动的世界里,交际并不困难,难的倒是缄默无语,惜墨如金。
行文至此,不再赘述。还是让读者诸君走进失语者的“村庄”吧——那些轰轰烈烈的孤单寂寞,那些缥缈难求的前尘往事,那些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乃至文学之梦的格外沉重,这一切,都有待读者亲自领略与品味。笔者相信失语者的文字,自会带给你独特的心语和别样的歌声……
2024年10月·聊大梅园

作者简介:刘广涛,文学博士,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聊城文学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