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血染的木棉
创作并作者 闫向彬
当我们看到,
来自广州的参战老兵祭奠烈士的专车时,
电影《芳华》里战火硝烟,
血肉横飞的惨烈场面,
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我哽咽了,
我爱人的眼里噙着泪花。
那是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英雄的年代,
那是一个令所有参战老兵难以忘怀的年代。
1979年2月17日凌晨,
隆隆的炮声划过黎明前的黑暗,
一场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
图片来自网络
隆隆的炮声是复仇的怒吼,
手中的钢枪是保卫祖国的誓言,
冲锋的脚步是奉献祖国的忠诚,
血染的战旗是胜利的召唤。
年轻的军人用热血铸起了边关的界碑,
无数年轻的士兵,
把宝贵的生命,
灿烂的青春,
留在了南疆的红土地里。
你们走了,
你们才18、19、20岁。
还来不及看看自己年迈的父母,
还来不及给深爱的姑娘写一封回信。
你们走了,
走在灿烂的年华里,
走在血染的青春里。
你们用生命释怀了人生的豪壮,
你们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铮铮誓言。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
如今已过去了43个年头。
回首往事,
我们怎能忘记,
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怎能忘记,
那浴血捐躯的烈士,
怎能忘记,
给与我们和平的老兵。
想到这些,
我与爱人买了两瓶桂林三花酒,
向三桌老兵和烈士家属逐一致敬,
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右一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武连庆
你们的鲜血染红了南疆的土地,
你们的傲骨化作老山绝壁苍松。
一抔红土掩埋了你的青春,
一生豪情化作了硝烟浮云。
滔滔的红河水呀,
日夜不停地为你值守,
血染的木棉树呀,
时刻守护着烈士的英灵。
安息吧!战友,
我要把最崇高的敬礼献给你,
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右一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武连庆
作者简介
闫向彬,吉林省松原市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吉林省新诗学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三亚市雷锋文化促进会监事会副主席,三亚市作家协会会员,三亚市曲艺家协会会员,松原芳华艺术团团员,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团员。有诗歌、散文、游记等在纸媒和多家网络平台发表,有诗也有远方。
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武连庆的照片由作者提供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吴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