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成为一盏灯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4.11.22日9时26分一10时6分作
人在宇宙中生活,在世界上摸索,在生活中厉练。宇宙是黑暗的,但总会有无垠的星汉永远为它点亮光明。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晶球。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和万物喜欢地球的原因。地球是人神俱喜的道场。地球为什么在黑色的宇宙中这么蓝彻可爱,是因为太阳给它永恒的光明。自从地球之上,人类发明了火,在黑暗中点亮了蜡烛,又后来,人类发明了电灯。地球让自己成为了一盏能够照亮他人的灯!
人又何尝不应该向地球母亲学习,自己长大以后成为一盏能够照亮他人的灯!有人说,人怎么会发亮呢?我在这里说的是一个比喻。人发光的灯,是指一个人身上各种优秀能量的总称。这种能量能照亮别人的思想,照耀别人前进的道路。而从古到今来看,这盏灯何尝不是一个人的思想!如老子、孔子、墨子、孙子、王阳明、曾国藩、鲁迅、毛泽东、曾仕强等等。
人世间就是一个大课堂。东西方是两个不同的课堂。东方的中国与日本、印度等课堂还是不同。中国是世界上最传统,历史最悠久,文化思想最深厚的国家。过去称老师,叫先生。再往上称“子”。孔子称“万代宗师”。其他的如《黄帝内经》中的岐伯是不是医学史上的千古名师呢?大凡能著书立说的人,好《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都是人间的文化、历史、政治、军事、社会学老师。司马迁、司马光、班固这些史学家不就是人间的历史、文学、思想老师吗?总之,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那些用正能量教育社会的人,包括自媒体传播者,都是社会上的一盏盏闪耀的明灯!
有句话说:“世上无孔子,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很显然是在肯定与褒扬孔子。但中国历史以后会发现数亿年。而孔子不过是两千多年山历史。没有孔子,历史一样光明!为什么中华民族历史一直光芒万丈,照耀万古呢?就是一代又一代浩如星汉的圣人先贤,杰出的中华儿女,用思想用文化用科学用哲学照亮了社会,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感悟自然之美 修行心灵之道
——《看花是花 看树是树》读后感
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总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4年11月21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漫步于庭院之中,还是行走在田野之上,总能遇到无数美丽的花朵与苍翠的树木。这些自然界的成员以其独特的魅力装点了这个世界,使大地因树而绿意盎然,因花而色彩斑斓。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看似普通的生物时,会发现它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奇妙得多。
一、师父在云南植物园的奇妙经历
师父在云南植物园的经历让人眼前一亮。在那里,师父不仅见到了能够随着音乐节奏摇曳生姿的“跳舞树”,还见证了含羞草对触碰反应的敏感性。这些现象展示了植物界中令人惊奇的一面,揭示了植物不仅拥有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甚至还能与外界互动。
1、跳舞树:这些树木能够在音乐的节奏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跳舞一般。这种现象不仅令人惊叹,也引发了人们对植物感知能力的思考。
2、含羞草:含羞草对触碰反应极为敏感,轻轻一碰,叶子就会迅速闭合。这种反应机制展示了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响应能力。
植物对语言和情感的回应
二、师父看过很多真实的故事。
植物对正面的语言和情感同样有所回应。一位养花爱好者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对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给予赞美和责骂。一周后,受到赞美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而被责骂的植物则显得萎靡不振。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植物世界的奥秘,同时也提醒我们,对待自然界的一切都应怀有善意和尊重。
三、赞美与责骂的实验
这项实验不仅展示了植物对语言的敏感性,还揭示了正面情感对植物生长的积极影响。这提示我们在与自然互动时,应保持积极和友善的态度。
四、细胞的奥秘
在师父研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过程中,师父深入探讨了细胞的奥秘。师父发现,不仅仅是人体细胞,就连花草树木的细胞中也存在着发电细胞,即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花草树木和人类一样,都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细胞系统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是一个小宇宙,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质和功能。
五、线粒体
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还参与了许多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物质代谢等。这些细胞结构的存在,使植物能够高效地进行生命活动。
六、花草树木的智慧与情感
花草树木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装饰物,它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有自己的情感方式。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一株花草、每棵树都是一群细胞的集合体,这些细胞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植物的生命活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片释放氧气,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充满智慧。
1、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不仅为自己提供能量,还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
2、根系与叶片:根系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则负责释放氧气,这些器官的协同作用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花已不再是花,树已不再是树。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从表面去理解它们,而应该深入到它们的本质中去。花不仅仅是一朵美丽的花朵,它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是生命的一种表达。树不仅仅是一棵高大的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守护者。花与树的哲学意义:花和树不仅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更是生命的一种表达。它们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七、植物的智慧与情感
花草树木虽然没有像人类一样的语言和表情,但它们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例如,当一棵树的根系受到威胁时,它会释放化学信号,通知周围的树木加强防御。当一朵花开放时,它会吸引传粉者,帮助自己繁殖。这些行为都显示了花草树木的智慧和情感。
1、化学信号:树木通过释放化学信号来与其他树木交流,这种机制有助于它们共同抵御外来威胁。
2、传粉与繁殖:花朵通过吸引传粉者来实现繁殖,这种策略展示了植物的智慧和适应能力。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这些研究,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生命体。花草树木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它们的存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尊重与保护:尊重每一个生命,保护自然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通过保护自然,我们不仅保护了地球,也保护了自己。
八、新视角下的自然与人生
当我们开始以新的视角看待周围的花与树时,我们会发现,尽管它们在外表上看起来并没有变化,但内在的美和生命力却更加丰富了。这种转变不仅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正如古语所说:“看人是人,看人不是人,看人还是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会超越表面,理解和接纳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同时保持自己的本色,活出真实的自我。
1超越表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超越表面,理解和接纳每个人的独特之处,这样才能建立更加深厚的人际关系。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次对自然的观察,每一次与人的交流,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让我们带着敬畏之心去探索这个世界,以开放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通过这种心灵的修行,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自然,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意义和快乐。
2、修行的机会:每一次与自然的接触,每一次与人的交流,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通过这些体验,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九、花已不再是花,树已不再是树。这个观点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花草树木的认知,也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自然。让我们用一颗文明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用志愿的情,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成就一个美丽的人生,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