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红阳文学》146 期【桃林七杰】系列特(2)之悟道篇:
王庆杰作品
【作者简介】王庆杰,男,1968年生,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前钟銮城村人。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先供职于一家媒体,现就职于某高校,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批评、生态美学研究、审美文化研究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散文集《豪饮沧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灵魂孤筏的泅渡》(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社会的穴位》(线装书局出版社,2010年版)《学人镜像》(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版)《往事片羽》(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版)学术专著《宿孽总因情》(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谁为情种》(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版)《高职教育发展新视野》(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大学的那些事》(线装书局出版社,2014年版)《赢在大学》(线装书局出版社,2014年版),《散文时代的社会证候流变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精神的喘息》(华龄出版社,2020年版)《心灵的褶皱》(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等20余部。
(王庆杰近照)
【观澜悟道】
●憨秄与老子的对话
“老子是馆长”,据说某高校图书馆馆长把写有此“双关语”的条幅,悬挂在办公室醒目处,博人眼球。据传,某教授招收研究生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应试者必须全文背诵《老子》。可见老子及《老子》一书在世人心中的分量。
一日,盘点藏书,我才发现自己藏有这么多不同版本的《老子》,购买了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老子》的学术专著。俨然《老子》已经长成了一棵枝叶纷披、“槐阴转午”的大树。沧海桑田,“老子”依然年轻。文化山野,皆是“老子经行处”。
当代学人李顺生(憨秄)先生推出自己十年“啃老”之作《中国老子》一书,我惊诧于顺生先生把5238字的《道德经》翻掘爬梳数遍,深耕不止,“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与心力。尤其是在这个“聒耳如蜩蝉”的众语喧哗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陶醉于及时行乐的粗浅趣味爱好里,满足于共情共识的大众狂欢中。背转身的顺生先生,夜雨孤灯,清景无限,在会心会意的“啃老”中,“药方只贩古时丹”(龚自珍),独享这份孤寂中的深刻与丰富,独自品味不为外人道的生命五味,这也是人们所言的写作中的“树洞效应”吧。
因为这部书稿,我和顺生先生有了更多的交往。交往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在我心目中,不断完善并丰满着顺生先生的学人形象,也在隐隐中印证着笔名为“憨秄”的顺生先生,其精神深处与千年“老子”存在着诸多情感相系、灵魂相通的生命关联。
这种“关联”的表现其一,就是顺生先生与老子一样以文明道的执著。当年骑牛西去的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简约、宏伟、神秘的《道德经》。文本含金量,不可估量,俨然已经成为一座后人开掘不尽的文化富矿。与诸多书写者一样,顺生先生的写作也是从书写自我开始。翻看顺生先生发表作品的剪贴本,我才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末年及新世纪初的纸媒体时代,酷爱写作的顺生先生已在各大主流报刊上发表了诸多书写乡情、亲情、友情等世情美文,也写了诸多激浊扬清、鼎新革故的“时文”。我惊讶不已,因为,从顺生先生身上,我也看到了当年不断写东西,为自己增加分配在都市工作的硬件,只是我,远没有顺生先生这么勤奋出成果。
随后,顺生先生又赐我他出版的几本散文作品集:《庶人淘金:九方华随笔》《道可道非:九方华随笔》《无名爱恋》《我的投稿秘笈》以及由其作为主编之一的诗人作品合集《桃林七杰诗文集》,这些作品,大多是从生活细微的切口处入笔,视角独特,文风朴茂,文气蔚然,文心温润,就如顺生先生之人,儒雅淡泊,浑身静气,犹如老子以柔软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现实,触及时弊,不温不火,抽丝剥茧,入情入理,点穴到位,有“颊上三毛”之感。我一直认为,支撑文字输出的是一个人读过多少书、批判性思维的活跃度、日常动笔的勤奋度。顺生先生身上兼有这三种品质,我敬佩有加。
交谈中,顺生先生告诉我,他曾研究各种报刊版面的风格,然后顺势以其“风格”量身定做一篇篇文稿,以便增加投稿的命中率。我敬佩之余,也在担心,这些以版面要求而写的“美文”“时文”,是否会限制了其写作的自由?在这种“跟风”写作中,是否会减损自由写作的灵性与天性?因为,我见多了世上很多写作者,一辈子踯躅徘徊于自我生活圈儿中,虽然文字灼灼,情真意切,但总免不了气象狭小,嵌入各种浑然不觉的共情共识套子中,“练笔”不止,无限繁殖,重复生长。
纸质媒体的衰落,不仅标示着书写方式的改变,更表证着文章发表观念的改变。自此以后,书写已经泛化,价值观趋于多元,发表没有了门槛儿。从某种意义上,作品发表的泛化及世俗化,分流出了众多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严格自律的真正写作者,在杂草丛生的荒野不是开出一朵花而是长成一棵树,在写作的池塘里,不是生出一朵朵要学牡丹开的米小苔花,而是要构建出“曲港跳鱼,圆荷泻露”的美丽风景。可以说,纸质媒体的衰落,为顺生先生写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花甲之年的顺生先生对此觉悟后,毅然从书写自我的窄小圈子中跳出来,华丽转身,开阔视野,走近“中国老子”,以“吾老”观“人之老”,以“人之老”观“世界之老”。在读者的视野中,作家李顺生变成了学者憨秄,就如当年走出周朝“守藏室”,在青牛背上悠悠行走的李耳,自东而来,氤氲出一股股烟云迷蒙、升腾于中华千年精神时空的哲学紫气,“馆长”李耳变成了哲学家老子。故以下行文中,我们就应该由李顺生这一称呼改称憨秄先生了。
憨秄与老子的生命关联其二,还表现在文本解读的对等关系。不是站在须仰视才见的视角,把“五千字”解读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笈宝典;也不是凌绝顶俯视众山之小,把“五千字”解读成世俗化庸俗化的“法、术、势”阴谋大全;而是以“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平视、对视,不蓄意拔高,不刻意迁高就低地还俗,而是作为人与人的对话、树与树迎风的呼应。如果说,作为元典的《道德经》是老子是对世界的初次解读,那么包括憨秄在内的古往今来众多研究《道德经》的学人们,就是在对“老子”这棵大树无数次的培土固根中,分蘖发芽,展叶开花。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皆是“金”。一本从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买来的《老子》一书,憨秄先生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一个记录本上标注着《老子》81章,每一章的字数,每一章出现的高频关键词,钩沉爬梳,整合提取。憨秄先生的老子研究,不是与文本做无畏的思想格斗,而是贴着文本的肌肤,在角角落落里捡拾思想的碎金;感应着老子的心跳,体悟着老子文字里的思想精髓。
《大乘义章》中言:“粗思曰觉,细思名观。”憨秄先生发现“常观”是老子的一双犀利神睛,是其浑览“妙”“徼”,尽识宏观、微观的认识论武器,是其用来铸造道德大厦的日常“抓手”,是其阐述道德思想的实践源头。憨秄先生以此创建起老子《道德经》的结构体系系,察见道德本义即“反”和“弱”,创立“三道”(道始、道纲、道结)“两治”(治始、治结)观念,开先河阐明“建德若偷”是老子建构道德大厦之真经,深入探讨了老子由社会人、家庭人嬗变为道德圣人的转变过程。该书最可圈可点之处还在于,每章专设“经典发现”,将老子哲学光辉与古今中外名人哲人对接映照,诸如孔子、孟子、孔伋、庄子、孙子、管子、程颢、朱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泰勒士、罗素、黑格尔、兹威基、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H·G韦尔斯、斯塔夫里阿诺斯等,在世界哲学的视野与舞台上,实现了老子与中外哲学家的对话,进一步挖掘了《老子》这一文本,在哲学、文学、版本学等方面所具有的普世性价值,扩大了《老子》文本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憨秄与老子的生命关联其三,就在于其共有的民间性书写立场。
老子从庙堂之高退隐于江湖之远,在函谷关著述五千言后,便“云深不知处”,“莫知其所终”,真实地践行了其“道法自然”的哲学宣言。章太炎先生认为,学术在野则盛,在朝则衰。多年前,熊十力先生曾痛心坦言:“今之学者,心地稍有清虚、宁静,读书不过记诵与涉猎,思想又甚粗浮。只顾东西涂抹,聚集肤乱知识。出版甚易,成名更速。浅种薄殖,诳耀天下。以此成风,学如何不绝?道如何不丧?人如何有立?”半生在社会基层摸爬滚打的憨秄先生,远离经院学府,置身乡野,忘却营营,趣在法外,以穷理为事,以煮子烹文为趣,就如鲁迅先生评价王国维“老实得像一条火腿一样”,以“憨秄”自称,著述不为稻粱谋,读书不止,写作不辍,好风如水,闲淡平静。
数次,我与憨秄先生谈及《中国老子》这本书的传播学定位。憨秄先生自谦性地坦言,自己所写的这本书是为众多“老迷”们所写的普及性读物,不要用学术性标尺来测度,该书把老子研究到底向前推进了多少米?也不要用探宝性的眼光来考量,里面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银”的新发现?我先睹为快,在我看来,《中国老子》一书兼具普及性与学术性两种品质,是我所目力所及中,目前对《老子》研究归纳最为全面,整理最为详实,提取最为精要,阐释最为透辟的通俗性学术专著之一。该书,可做案头书、枕头书、旅行书、共读书、教科书来阅读。
阅读也是一种苛求。阅读憨秄先生的这本书,我个人感觉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批判维度。也许是因为作者太爱“老子”了,过于关注老子哲学的精粹,在无限的含英咀华中,把老子解读成了一个“发光体”,把老子哲学解读成了一道道明亮的“光束”,有意无意地遮蔽了老子哲学所投下的暗影,乃至忽略掉了老子哲学中的毒副作用。在学者鲍鹏山先生看来,“老子的哲学,是夹缝中生存的技术,是盘根错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智慧,是专制社会中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法术。其诀窍就是通过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来取得苟且偷生的空间”。鲍先生的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是这种批判性思维,就为我们提供了走近老子哲学的又一通道。何况,批判也是对作者及文本的另外一种爱之深、悟之深的关爱。在此,我愿与憨秄先生共勉。
言不尽意,且为序。
2024.11.1于郑州龙子湖畔,
【原著摘抄】及【相关评论】
【作者简介】憨秄(哲名),原名李顺生,笔名九方华,微名庶云儿等。河南辉县人,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加拿大海外作家协会会员。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郑州大学客座教授。出版《中国老子》《道可道非》《庶人淘金》《无名爱恋》《我的投稿秘笈》《桃林七杰诗文集》等,有的已收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等发表较多作品,入选《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散文经典》《百年散文名家》《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伴阅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等。《老娘瓣》199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光明日报社等评为优秀奖;《机遇难得》2001年在经济日报和山东小鸭集团“我们如何跨世纪”征文中荣获三等奖;《弯盘》2009年被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世界作家艺术家协会评为一等奖;《我的投稿秘笈》2011年被中国散文学会等评为一等图书奖;《方山柏》等5篇2012、2015年正式入编《中国散文大系》并被中国散文学会等评为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大雨颂歌》《“三鸟”歌》等2020年入选《中学生中英文阅读》《华文作家海外大学生读本》在中、美、英、澳、日、新西兰、西班牙、印尼发行并均被评为二等奖;《门花人神鬼》2021年在世界汉语作家协会等举办的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中荣获金奖;《黍离学诗》2021年在世界诗歌联合总会第四届“诗之初心”世界诗歌大赛中荣获最美诗歌奖;《众妙门》等2023年在第三届全球诗盟加拿大诗歌大赛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并被授于“桂冠诗人”。其获各种奖50多次。
(作者憨秄近照)
●《中國老子》内容提要
本书之老子以陈鼓应本为基础,以简本、帛本为参照,以王弼老子、河上老子、廖明春校释、高明校注以及饶尚宽、梁海明老子等等为参考,反复演绎归纳揣摩,考订出包含5240个汉字,81个章节,道前德后排序的老子新版本。
对新版本各章字词句段篇,逐一、分层、综合理解,概括内容要义,全书联系,悟得道德之本义是反与弱,道德之底质是虚静啬,道德经结构谱系真谛显现。
深悟老子之思路,据物而常观,常观而有无,从有而至无,从无而返有,所见其妙徼,天人合一观。
深悟老子哲学思维,使中外古今哲人相对接。把老子和泰勒斯对接,把老子和黑格尔对接,把老子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接,把老子和Rz、Jp对接,如此等等。特别是把老子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接,于是老子的对立统一,循环往复,弱者道用,柔者胜刚,辩证法熟用,实践认知,列老通识等等,全都彰显出崭新的意境。穿透式的经典发现和对接使我们豁然开朗,老子既是中国古典哲学之父,亦堪为世界古典哲学的开山鼻祖。
老子本是一元架构,阐道源,阐德本,阐治国,阐爱民,阐修身,阐议兵,阐邦交,阐养生等等,无不深系反弱纲要旨质。从中也可窥见老子深挚智慧,上有天道大小,下系地德万物,常观以盖之,继创以成之,无为而为,不言以教,弱用而自然。
老子多以四言状物言志,满篇修辞,或描或抒或议,文学色彩四溢。
● 有人问
有读者问我:大学王教授给你写序,得多少劳务费?
我要附带说明的是,王庆杰教授这个人,读《中國老子》很认真,无论出差,旅游,开会,坐飞机,坐火车,都只带这一本书(40万字600页的大部头著作——王教授语),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才读一遍。王教授说,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有味儿。读了之后,就迅速写成了读后感,写的很实在,发给我看,我很受感动。我说干脆,再在国内出版时用你的读后感作序言吧。他于是就又修改,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最后又修改,才发给我了。他既褒又贬,引经据典,笔力遒劲。我非常满意,就问他,成功兄(王教授微名)老师,你千辛万苦写成此稿,需要多少劳务费?你说是多少我就直接发给你,现在世道上的人不都是这样吗?他笑了,从微信上给我发过来两句话:“客气了!李老师!不要任何劳务费!谈钱外气了!”
同时,这部书稿在国内再版的事情已经商定,由他直接联络,也不要我掏钱,而且还瞻望会有妥善满意的出版和销售效果。
不仅如此。王教授(也是某高校院长书记)还情不自禁地到处宣传推介,于是目前已有两所高校聘请憨秄(李顺生)为客座教授。
这就是大学领导的胸襟。
【七杰评议】
【作者简介】克勤,原名王克勤,河南省延津县人。高中毕业于汲县一中。本科学历,先后在新乡师专、河南大学中文专业学习。高中语文教师,中高职称。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会员,有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选》5—12集。喜爱诗歌,有作品在世界名人会《知名诗人》连续发表。桃林七杰之一。
(王克勤近照)
●不识庐山真面目?
读了某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王庆杰的《憨秄与老子对话》,使人对《中国老子》及其作者憨秄的认识加深了许多。作为憨秄的同窗好友,我们对憨秄水平和学术成就的认识与王庆杰教授相比也许有所距离。甚至令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古诗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简介】川玉,原名瞿蜀琪,武陟一中语文特级教师。祖籍湖南湘潭,1950年于四川成都出生,现定居于武陟县城。1968年于汲县一中高中毕业,改革开放后,考入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曾下乡当知青四年,下井采煤二年,从教46年,桃李满天下。有诗歌在世界名人会《知名诗人》发表,桃林七杰之一。
(川玉瞿蜀琪近照)
●憨兄遇贵人,
憨兄遇见贵人了!
这两天我又重新翻开憨兄的大作,认真看了注译解者简介。那么多往事都记得那么真切、细心,真的让我肃然起敬!为憨兄点赞!
【作者简介】第四高,原名张建业。河南省辉县人,1949年3月生。自1965年于辉县二中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乡务农。自2010年去北京随儿女一起生活至今。曾应儿女所求,编选印刷有2007年以前的诗歌选辑《步曲迟放》。自幼酷爱文史,稍长陶醉诗词。【桃林七杰】成员。
(第四高近照)
●我有四感
读过此集,一感教授王君,学问渊深,为憨写序,下功颇殷,并有侠义气概。敬之。 二感憨秄,为学为著,均特倾心,不畏苦辛。赞之。 三感克勤、川玉,为友辉煌,诚心颂扬。歌之。 四感已学浅疏,有时读今文如观古书,尚须学习求进。勉之。
(刊讫于郑州地铁一号线五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