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容,生活的调味剂
杨炳阳
萧伯纳曾经说过:“虽然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互不相让的基础上,可良好的关系确是建立在宽容互谅的基础之上。”宽容是智慧,是力量;宽容是爱,是体谅;宽容是福……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发生一连串的事情后,父子俩濒临紧张边缘的关系最终完全破裂。男孩选择离家出走,父亲遍寻不着,痛悔之余,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海明威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许多和男孩同名的等待特别宽容的人。
世上有无数的人在等待别人的宽容。宽容的受益者不只是被宽容人,还有和他们一样多的人可以得到好处——就是那些宽容人的人。能在自处和与别人相处时,心灵平静祥和的人,就是真正宽宏大量、仁慈的人。
宽容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的桥。只有拥有极大勇气和心境的人才敢冒险跨越,在桥的那一端,平静、喜悦、祥和正等着迎接我们。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报纸上一项调查显示:在人群中,有7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轻则表现为郁郁寡欢,重则表现为精神失常且伴有自杀倾向)。
造成这种结果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够宽容:我们对自己不够宽容,对他人也不够宽容。
首先我们对自己不够宽容。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总是不满意,认为还能做到更好,这就导致了有些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社会地位,不惜走上了铤而走险。其实,这种对生活的过度追求就是对自己的不宽容。这么说决不是说人要放任自流,而是应该在保有积极人生态度的同时适度的宽容自己,不可为达到目的而走向极端。
我们对别人不够宽容。赫伯特说:“不懂宽恕的人,拆掉了他自己也要通过的桥梁;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获得宽恕。”罗依·马斯特斯在他的《心理健康要诀》中说,倘若有人冒犯了我们,我们应感激他们才是。他解释说:他们是在做好事。因为,当我们原谅了那些冒犯我们的人时,同时也就消除了一些我们从前给他们造成的冒犯。我们由此也获得了一条有益的教训:“要取得别人的宽恕,你首先要宽恕别人。”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宽容能使你看到美好的世界。但是宽容不是屈服,不能太软。一味的宽容就是软弱无能。只有敢于宽容、善于宽容,才能维护人的品质与尊严。
富兰克林说:“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

作者简介: 杨炳阳,生于1958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大众日报》《文汇报》《知音》《星星诗刊》《青岛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