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蕴温情——砂锅人生
作者:吕娜
今晚打算去吃砂锅,到店后,老板告知我们,他从明天起开始休年休假,一直要等到正月十六才上班。他感慨一年到头都没什么休息时间,这次可得好好歇歇,还劝店里的食客别大老远开车过来了,因为今晚是他今年营业的最后一天。
老板从事砂锅制作已有三十年之久。过去,他在夜市摆摊,一年也就开张五六个月,那时的他,最盼望下雨,这样就不用出摊,也不用买菜,总能给自己找到休息的理由。如今上了年纪,他可比年轻时开店敬业多了,一年也仅休息三个月。据老板说,从 1994 年至今,他每晚只准备 100 锅砂锅。冬天下午五点半开门营业,夏天则是六点半,每晚十点必定准时下班。今晚是能吃到老板砂锅的最后机会了,一想到有三个月吃不到,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吃饭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像开启了困难模式,每天都在为吃什么而发愁。点外卖吧,网上的商家信息只能看到菜品,却看不到店里的环境。大多数外卖都是预制料包,有的商家甚至把没卖完的食物以次充好再次售卖,更有黑心商家把变质过期的食物在网上兜售。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到一家食材新鲜、没有 “科技与狠活” 的小店真是太难得了。
听老板讲,餐饮业的门道可深了。就拿辣椒来说,他家的辣椒不辣,是把油烧热后浇在辣椒上制成的,香气扑鼻却不刺激。可有的商家会在辣椒里加碱、生朝天椒之类的东西,使得辣椒味道特别辣,而老板坚持纯天然,从不添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时,一位年纪稍大的食客问老板年假打算去哪里玩,老板回答说朋友邀请他去海南玩一阵子。有个小伙子也来询问老板接下来的行程,老板说要去欧洲。小伙提议说日本更近,为什么不去日本呢?老板一听就皱起眉头,直言不喜欢日本,尽管去日本花费少,他也不愿意去,对那个国家没什么好感。他还提到,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代,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仙山,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在老板看来,日本没什么值得游览的地方。
小伙子接着问老板有没有想过把手艺传给孩子,老板说儿子也打算学。之前儿子经营餐饮好几年,开规模大一点的店却一直亏本,毕竟现在经济不景气,开大店风险高。老板说他带儿子两年,儿子就能掌握这门手艺了。这家小小的砂锅店,因为店主用心经营,回头客众多,看来,无论何时,真心做事总会有好的回报。
随着时间推移,陆续有顾客进店,老板对新来的顾客说,因为没青菜了,明天就不营业了,小青菜准备得少,询问顾客砂锅里不加青菜是否介意,顾客表示没关系。老板还说其实也能借一些青菜,但他瞧不上别人家的青菜质量。
老板又提到,他家的砂锅主要是尝尝味道,要想吃饱可能不太够。一碗砂锅,以骨头汤为底汤,里面有白白的豆腐,细细的海带丝、薄薄的千张,鲜嫩的金针菇,搭配两个鹌鹑蛋、一把粉丝和红薯粉,再加上手工制作的炸丸子、芝麻、花生碎和一小撮香菜,砂锅一端上桌,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我因为刚做了手术,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医生叮嘱要禁辣椒一个月。以前我一直觉得麻辣砂锅才好吃,偏爱重油重辣的口味,总觉得三鲜的味道太淡,现在却发现三鲜汤底也别有一番风味,人的习惯也在慢慢改变呢。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小小的砂锅带来了温暖,就连生病请假带来的那点不愉快,也在这暖暖的砂锅中渐渐消散了。
临走时,老板热情地要给我装些丸子,我要付钱,老板却坚决不收,还说要是给钱就不给我丸子了。他说我是熟客,经常来吃,明天不开业了,剩下的手打丸子给我装点。只见老板把篮子里一大半的丸子都倒给我,我赶忙说不用这么多,拿几个尝尝就行。老板说他的丸子是用精瘦肉,鸡蛋、面包糠,芝麻等制成,放在油锅里炸出来的,要是别人花十块钱买十个丸子,他还不愿意卖呢。他自嘲自己脾气怪,合得来的人,免费送都行,他不在乎钱。我称赞老板人真好,是个热心肠的人。这就是所谓的 “倾盖如故,白首如新” 吧。有时候相处十几年、二十年的人,都不如一个陌生人温暖。
时光流转,人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有些人对越是亲近的人,脾气越差,对外人却特别好,在外面展现出热情、大度、包容的一面。双方都习惯了这种充满伤害的相处模式,一方觉得对方不会离开,另一方觉得自己会一直在,不管对方态度多么恶劣都无所谓。可随着社交圈子的变化,感情也就慢慢淡了,最终沦为熟悉的陌生人。
以前在大众点评网上看到有人评价老板脾气大,说一碗素砂锅 17 块钱太贵,还吃不饱。过去几年我也来过几次,当时只觉得老板嗓门大,是个热心肠,只是说话很直的一个人,不喜欢听人啰嗦。但今年我特别爱吃他家的砂锅,有时候晚上下班晚,九点半了还要特意绕路来吃一碗。看来,数十年的习惯也并非不能改变,只要愿意,改变是可以发生的。
习惯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人心易变,能坚守初心的又有几人呢?这家小店,三十年如一日用心经营餐饮,实在难得。期待明年再见,一切如旧!
作者简介:吕娜,陕西周至人,文学爱好者,从事教育行业,喜欢用笔书写生活。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