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剪纸五辰成,
成型却惹苦思生。
剪纸玲珑街市少,
传承漫漫意难行。

我用了五天时间(二十几个小时)完成了这套十二生肖剪纸作品。当作品在我手中成型时,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思索如同剪纸的纹路般复杂且纠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民族记忆与灵魂交织而成的文化瑰宝,此刻却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就拿我手中这套剪纸来说,细细算来,时间与人力成本叠加后,价格着实不菲。若将其推向市场,又有多少人愿意付出几百元来拥有它呢?说实话,就连我自己在这个价格面前都不禁犹豫,更何况是普通消费者。这其中,不仅是价格的考量,更是传统价值与现代消费观念的冲突。

国家对非遗保护日益重视,然而,非遗的生存之路依旧崎岖坎坷。我们所保护的非遗,远不止是一门简单的技艺,它是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历史纹理,是先辈们在漫长岁月里智慧的结晶。
非遗剪纸,这朵在现代社会狂风骤雨中飘摇的小花。它不能仅仅依赖政策的温室来维持脆弱的生命,更需要在市场这片广袤且复杂的土壤里深深扎根。或许我们要在传承中大胆创新,让剪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十二生肖等固有模式。我们可以尝试融入现代元素,比如现代流行的卡通形象、时尚的几何图案,或是具有现代寓意的主题,使其贴合当代人的审美与情感需求。让每一次裁剪都能剪出非遗与现代生活紧密交织的连接线,让每一个图案都成为跨越时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神奇符号。


作者筒介
何妮 陕西省花鸟画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协会会员、陕西书画研究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