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30)——鲤鱼跳龙门(原创首发)
——洛阳白江永撰文
宋·陆佃《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最早的“鲤鱼跳龙门”传说发生在洛阳龙门山。远古时代,洛邑城南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
大禹治水时带着应龙,“阙之所成兮,得应龙之伟力。”洛阳龙门伊阙为应龙所开辟。当鲤鱼跃伊阙龙门时,就会有应龙盘旋上空。每逢暮春季节,就有无数金色鲤鱼循著洛水逆流而上,聚在龙门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
后世有:“一跃龙门,身价百倍”之说。在科举时代,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功名的,也被称作为“登龙门”。也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鲤鱼跳龙门”既是优美的传说,更寄托着祈盼飞跃高升、一朝交运的美好愿望。尤其是那些指望子弟靠读书应试博取功名前程的人家,都把它当作幸运来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