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树韵(伊生晖)简介
女,系中华诗词、内蒙古诗词,巴彦淖尔诗词会员,巴彦淖尔作协会员
【中吕•迎仙客】入画
文/树韵
听燕声,画苍鹰,展翅搏风云外鸣。水澄明,山黛青。题个花名,隐去了俗家姓。
白日浮,楚山孤,万里风烟嘘且呼。枕残书,卧草庐。一个闲儒,好似把功名误。
望雁飞,沐余晖,数点亭台逐翠微。绣帘低,映酒旗。舟下流溪,当真拟把余生寄。
高越胡点评:
树韵三重头小令,诗情画意扑面而来。入画者,如入法眼。每个人同见同闻,入画后成像置换的意象肯定不同。那么,树韵作品有什么特色呢?先从牌子讲起。
〔中吕•迎仙客〕小令,乃唐圭璋曲谱中吕首曲。辞典亦列前排。然而元明清以来〔中吕•迎仙客〕列入“三百首”及至当代等典籍作品非常少,不出十首。即使善此曲的张可久最多十一首。笔者分析,制此曲的确有难度。
一是两处三字对,必须前后照应成一个物象景致。
二是结句从三、四、五字排过来,必须是递进或排比过来,一而再再而三一鼓作气。不然豹尾无力。
三是迎仙客主题,果然多是半仙半僧半儒半之人,另一半其实离不开人间烟火红尘。颇有落拓慨然隐士高士之风,非一般人所为,自然难哉。树韵〔中吕•迎仙客〕入画,却基本破解了三点难度。
树韵如何破解第一难题:
第一章“听燕声,画苍鹰”与“水澄明,山黛青”两组联画面对照映衬,“听燕声”景下“水澄明”;“山黛青”景上“画苍鹰”。两两合景,意象开阔。听燕声,为春之声,充满希望。画苍鹰,为志之象,充满力量。
第二章两组三字联画面也是映衬关系:“白日浮”,与“枕残书”为一景。“楚山孤”与“卧草庐”为一景。日浮云浮,读着半卷书。残书皆秘籍,读入迷“好似把功名误”嘛。“楚山孤”,什么孤独,是“卧草庐”的人孤独。
第三首望雁飞,沐余晖,绣帘低,映酒旗。“望雁飞”与“绣帘低”合景,直达秋景,回应开头,一个春秋矣。于是,“沐余晖”背景下“映酒旗”。进入酒意,谁醉谁醒,不知不觉度春秋。一个春秋寓意一年,或者一生一世。
树韵如何破解第二难题:
第一章:好山好水,我当飞,比燕飞,共鹰飞,曲子节奏为:短促三字联,接着四字五字句,赶着步调:“水澄明,山黛青。题个花名,隐去了俗家姓。”本来山清水秀的一片光明,应该入世到凡尘,“作者”却突然来个出世做法:题个花名,隐去了俗家姓。
第二章:后三句“枕残书,卧草庐。一个闲儒,好似把功名误。”细看是“枕”字,是读烂了书卷的闲儒,儒,怎么会闲着呢?闲着,功名自然误。莫非是卧龙凤雏等人顾。
第三章:后三句“绣帘低,映酒旗。舟下流溪,当真拟把余生寄。”务头在“舟下流溪”这四个字,诗人余生不多余,深得张可久真经。一首曲被激活了,人生也激活了。“舟下流溪”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处在于化消极为积极,只可意会,就是结合读者您自己的人生罢。你在想啥悟啥,我自然不晓得,因为你未言传与我。但是能入画的散曲是好曲,能入画的人和景,不仅仅是散曲诗歌,难道不是组成了美丽中国美好的日子吗?!
〔中吕•迎仙客〕曲牌,因为有散曲大咖张可久的十一首成为名曲牌之一。现在我们点评学习树韵的佳作也熟悉了〔中吕•迎仙客〕。我翻阅典籍,关汉卿作品未见“迎仙客”,只看到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剧套里有正旦唱词“迎仙客”。元明清各三百首典籍书里各版本也极少或没有。门岿主编诗歌卷散曲典籍有两首“迎仙客”。南广勋主编诗歌卷散曲典籍有一首“迎仙客”。徐耿华主编《当代散曲百.家选》有四首。其实,非典籍或大家的“迎仙客”还是很多的、普及的,比如打开微信看到全国各地的〔中吕•迎仙客〕散曲作业。
树韵此散曲作品属于张可久隐士“清丽派”风格,具有唐诗宋词之美。张可久作品对元时及后世影响极大。他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唱和交往。张可久传世作品近900首,散曲作品存世为元曲作者之首。
高越胡老师简介:
高越胡,乌盟人,居康巴什。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协中国煤矿分会会员、鄂尔多斯作协会员。诗词散曲师从中华诗词学会导师、官宣当代诗词名家之一南广勋先生。供职央企国能神东,兼职内蒙古散曲工委副主任、副主编并编辑制作内蒙古散曲微刊,主编康巴什散曲。2016年5月曾发起成立北梅园诗社并创办微刊。人民网、光明网、中华诗词学会杂志发有赋诗词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