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淮北市濉溪县临涣古镇—四大古泉
文/张雪风
甲辰年,孟冬十一月九日有幸拜谒了临涣古镇,被古临涣四大名泉的故事所吸引,据说,古临涣城下,会河岸边,流淌着四大古泉。
即回龙泉、龙须泉、珍珠泉和饮马泉。围绕着这四大名泉当地人流传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它们各具特色,神奇各异,又有共同之处。
回来后,对古临涣四大名泉的动人故事念念不忘,因由感而生写诗词四首以表示对临涣古镇的留恋和回忆。
(一)
龙须泉
古城东南藏秀泉,韩路西侧韵诗篇。
圆方石井时光刻,曲水蜿蜒似龙眠。
冬暖升腾烟雾绕,常温稳定涌流绵。
沏茶清冽香甘美,名动临涣岁月传。
注:龙须泉,位于古城东南角下,临韩公路西侧,码头桥西北头。在清咸丰年间,吴锡伯建造码头桥时,顺便将此泉用石块修圈,成外圆内方的井状,筑一土路与河头庄相接。泉水从井底部的洞中冒出,经一小池分为两股流水自然伸展,大股流入浍河,小股流向土城脚下,两股水沟蜿蜒曲折,往复回旋,站在码头桥上看去,像到河岸深处去的龙头,两股流水活像从龙头上吐出的二须,似两条龙须在摆动。
(二)
回龙泉
浍水城南名回龙,蜿蜒旋绕势如雄。
黄鳝作孽惊酣梦,龙战奸邪立伟功。
疗疾清泉凝百草,消灾灵液聚千风。
相传口子神奇在,福佑苍生岁岁丰。
注:回龙泉,临换城南阁下的一段浍水,被称为"回龙泉"。它自西南方一路奔流到此后立即转向,回旋成漩涡,远观像一条回旋蠕动的龙"回龙水"因此得名。
相传,浍河龙王看到百姓安居乐业、便安心睡觉了,这时,黄鳝精乘虚而入,无恶不作,龙王惊醒后与黄繁精展开大战:最终将黄鳝精击败。龙王疗伤的地方,形成一眼清泉,水里融百草之精华、万物之灵气。龙王很快百伤全消,回龙泉有治病之说也就由此而来。回龙泉在回龙水的上方,又是龙王出来与返回的口子,这处水城被当地人称作"回龙泉"。
(三)
珍珠泉
浍河北岸古泉藏,临涣东南韵意长。
碗口泉眸波似玉,方寻水面浪如璋。
金珠闪耀沙澄亮,圣水清甜客畅尝。
岁月悠悠名迹在,传奇佳话永流芳。
注:珍珠泉,位于临涣古城东南浍河北岸,现临涣水文站右侧,北码头东。此泉有1.5米方面,泉眼有碗口粗,水面泛出层层波涛,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泉:同时从泉眼中吐出黄澄澄的金沙,在阳光映照下,透明品莹的泉水散发闪闪金光,故又名金珠泉。此泉流出的水清冽甘美,凡是经过的渔民、农夫和游人都要伏身畅饮。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盘踞临涣西小圩孜内,每日都派专人到此泉取水,临涣天主堂的德友林神甫每天要步行两次往返七八里到此泉饮水,同时当圣水用。当时人们觉得稀奇,有好事者曾实验,取此泉中水与浍河水盛在两个一样大的两斤玻璃瓶中,用秤称泉水比河水重一两许,将此泉水注入杯中能高出杯口而不溢。
(四)
饮马泉
铚邑当年驻魏曹,屯兵蓄马势雄豪。
浍河侧畔寻清冽,芳草泉边饮骏骜。
剑刻威名留史话,水流岁月忆兵韬。
千秋故事传佳话,饮马遗风震九霄。
注:饮马泉,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南征北战,经过铚邑(今临涣)时,发现这里水草肥美,城墙坚固易守,于是在这里屯兵蓄马,积资储粮。
有一天,曹操带着手下来到浍河边巡查,发现一眼清泉,逐吩咐手下在泉边饮马。战马饮水后精神大振,奔跑如风,曹操意识到那泉水绝非一般,于是命手下向附近百姓打听泉水的来历,没想到,百姓看到官兵都吓得躲了起来。曹操只好走到泉边,拔出身上的剑在地上划了"饮马泉"三个大字。从此,饮马泉的名字与故事便流传下来。
作者简介:
张雪风,男,河南省鹿邑县人,中共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喜欢读书,酷爱诗词和散文,喜爱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