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俗出新入佳境
——赏析张永波老师两首获奖七绝
年广林
七绝诗在古代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出现了许多诗人及大量的优秀七绝作品。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传颂。七言绝句仅四句,二十八字,看似好写,但不易写好,在格律诗词大赛中要想拿它获取奖项更难,因为一目了然,要求较高,而长篇大作要求较宽些。而张永波老师竞因两首绝句获奖,我们无不为之惊喜、为之祝贺,值得我们赏学。只因他的作品对我感触很深,下面我想对其作品作以简要赏析,由于水平有限,不一定说到点子上。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先欣赏第一首,“东极杯”全省诗词大赛获优秀奖作品:《抚远渔事》
一曲船歌天下知,轻舟秀水破云驰。
渔夫笑撒千重网,竟捕青山是主题。
简析:
一、结构特色: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注重了七绝的“起,承,转,结”结构特点。第一句“起”不绕弯,平直叙起,紧扣题,用人们熟知的“船歌”(郭颂唱的《乌苏里船歌》)引发人们联想。第二句“承”,从容承之,承贯自然,写出轻舟在秀水云驰之景象。第三句“转”,宛转变化,功夫之深,写出具体的“渔事”。第四句“结”,如顺流之舟,水到渠成,含蓄深邃。
二、语言特色:语言简练,风格多样。如“破”、“笑”、“捕”几个动词用的非常讲究,措辞优美。其中“捕”句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言情真挚,文字朴质,且追求灵动之美,激发了读者活力,易产生共鸣。
三、意境特色:要写好绝句“必须情感深挚,神与境合,境从句显,景溢目前,意在言外,节短而韵长,语近而情遥,神味渊永,令人一唱三叹低回想象于无穷”。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具有这方面的特点。“转”句“渔夫笑撒千重网”,紧接下句“结”句“竟捕青山是主题”,我想大多人写这个“结”句,思路定会写捕到的是鱼满仓的“撒网”结果,但作者出人意料的是“竟捕青山”。这就不落俗套,拓宽了思路,挖掘出新意,升华了主题。从“捕鱼”到“捕青山”,这是以小见大的手笔,“青山”是怎么一个青山,是否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样?是不是渔民们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深邃的意境,情感真挚动人,能不引起读者联想吗?
再欣赏第二首七绝获奖作品,山西闻喜“半山腰”,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国征诗征联大赛获优秀奖作品:《题网红打卡半山腰,采摘红山楂》(新韵)
生态乡音绕北坡,二丫采果唱直播。
幸福装进竹篮里,手捧丹心献祖国。
简析:这首诗从结构上,意境上与上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值得赏学的是:
一是画面感很强:勾画出网红打卡的直播场景。“乡音绕北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生动描绘,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从而更好的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二是叙事手法灵活,通过巧妙构思,精致的结构和对生活场景的典型捕捉来实现。虚拟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二丫”形象,创作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有实有虚,虚实相间,符合生活现实。
三是意境深远,耐人回味。“幸福”装篮,“丹心”献国。可见作者思路多么开阔,“丹心”借代“山楂”,也可理解为借喻“忠诚的心”,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情感。“转”的多么好,“结”的多有味。使主题得以大大升华。
总之,两首获奖作品,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在语言上、意境上皆有特色。在情感表达上情真意切;在主题表现上注重时代感;在语言表达上既风格多样,又质朴自然。尤其是在立意上,贵在出新。出新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出新才能吸引评委眼球,出新就能出彩。
可谓:脱俗出新佳境入,评优获奖绝诗荣。
作者简介
年广林,曾用笔名:禾千。黑龙江省巴彦县人。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楹联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林》、《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黑龙江吟坛三十年》、《中华楹联》等书刊。诗联作品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著有童谣集《校园之歌》;诗集《咏雪吟梅》。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