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静的“海隅文库”
朱亚夫
古今书房,一般以“斋、堂、室、庐、轩、楼”命名为多,以“窝、移、寮、舍”命名已属少见,以“文库”,命名的更为少见。我国当代著名科学技术史和古典文献专家胡道静的书房,恰以“文库”命名,为“海隅文库”。胡道静的“文库”藏书之多,种类之富,足可与图书馆媲美。
胡道静祖籍安徽泾县。1913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家庭熏陶,自小喜欢阅读我国古典文献。1928年,年仅16岁的胡道静,插班考入上海持志大学文科国文系。1931年毕业后,进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抗战期间,他在沦陷区坚持抗日宣传工作,故胜利后曾获“抗战胜利勋章”。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华东军政会文化部文物处图书馆科科长。1958年,调往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担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编审、农业出版社顾问。生前为国务院古籍规划小组组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上海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
胡道静为何给书斋取名“海隅文库”?原来他认为上海位于东海之滨,可谓天涯海角、海隅一方;“文库”,无非是存书、放书之处。“海隅文库”匾额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所写,字体苍劲有力,笔力不凡。“文库”并不宽敞,约八九平方米而已,但触目皆书,有近3万册中西科技书籍。半间书房已被堆积如山的书墙所占满,余下半间,别说是书橱已书满为患,就是橱顶上,写字台上、墙角上、地板上也堆满了书,除了胡先生本人,简直已无容人之地。胡先生不无感叹地说:前几年,我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书像生长中的庄稼一样,越来越多,我真担心,最终人会被书赶出书房。
在胡道静的“海隅文库”中,还挂着一副楹联:“踏开世界不平路,援登科学第一峰”。这是他的老师姜亮夫教授书赠的。此联集录了外国的两个名句。上联为伏尔加纤夫曲中的一句歌词,下联概括了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前言中的佳句而成。这副楹联是胡先生一生探求科学真理、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的生动写照。
胡先生在“海隅文库”中,每天要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仅仅是期刊,就订阅了40多种。他是那种“宁可食无鱼,不可室无书’的学者,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文库”中度过的,有时吃饭时,忽然想起了什么,就放下饭碗,一头钻进“文库”中去了,非要老伴三请四邀,方才恋恋不舍地走出来。他甚至说不清每天晚上睡多少时间,因为他常常睡一会就起床看书著作,累了再睡一会。有次,他挑灯夜战,半夜里竟休克倒地,不知隔了多久,才醒过来,一摸额头,隆起了一个泡。古人有“书痴”之称,胡先生即是如此。
胡道静知识渊博,他在中国科技史方面的研究,名闻中外,曾和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多次会晤和探讨问题,撰写了《校雠学》、《公孙龙子考》、《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梦溪笔谈>校证》、《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等50多部著作。比如在校雠学方面,他的研究让人绝到。他手抄之书,凡底本壁还之前,总是手抄一遍,或嗣后再借补校,因此养成了躬录亲校的习性,校书也形成了读书生活的一部分。有次,他购得上海中国书店新印的严可均校道藏本《公孙龙子》一册,经与几个明刊本对校后,发现颇有异同,严校并未俱举,于是萌发了“尽取诸本校勘、诸家校语汇录”之意。他次第求得清人陈澧、辛从益注本,以及俞樾《诸子平议》和孙诒让《札》中的校语,一一对校过录,叠用各色笔写,底本上因此五彩缤纷。当时,适逢王献唐先生的《公孙龙子悬解》出版,他就此潜心研读,并与自己的校本参照的循览。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校雠学》一书。次年,又出版了他的《公孙龙子考》。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紫来斋等。上海市人。历任《上海老年报》社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社主编、《九九关爱》网站顾问团团长等。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杂文学会顾问等。自1964年以来,在海内外20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800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入选《时代领跑者》《文苑剪影》《上海杂文选》等近百部书中,著有《亚夫杂文选》《人生畅想曲》《黄昏风景线》《书斋文化》《杂坛徜徉录》《名家斋号趣谈》等;主编《寿星列传》《三十六计新解》《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实用大全》(新版)等。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245期
本期编辑: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