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腾 飞 的 乡 村(长篇小说)
博爱人
《腾飞的乡村》故事梗概
作品完整展示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转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品语言故事性强,通俗易懂,颇具幽默感,在幽默中隐含些许忧伤,更饱含着对农村、土地、农民的深情眷恋。作品既有对创业失败的惋惜,也有对农民小农意识的批判;既有对腾村艰难历史的回顾,也有对腾村孜孜以求的现实描绘;既有对乡村干部违纪问题的揭露,更多的是对乡村干部的艰辛和开拓精神的颂扬和鼓励;既有对乡村现实的不满,更有对美丽乡村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烈向往。
第九章 一骑红尘妃子笑
97
腾村的社头叫娜皇社,坐落于村子正南面,隔着几十亩稻田。社头是乡村神祗,绝对每个村都有社头,大的村庄,有好几个社头,一个姓氏一个,或者一个房头一个。村民们每逢春节,或者家中有重要事情,都会到社头祭拜。社主老人就会保佑这村这姓这房头的人,保佑他们出入平安,身体健康,生意兴隆,人丁兴旺等等。女人们先在自家厅堂祭拜了祖宗,然后陆陆续续络绎不绝从各家鱼贯而出。村委的高音喇叭开始唱歌,《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新时代》等等,轮番唱。
朝阳映照着晚稻,泛着金色的光芒。女人们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塍上,花枝招展的队伍,挎着各色祭品,在金色的稻田里显得格外醒目。娜皇社很矮小,只有农村瓦房的一半大小,屋檐只有成人高。东西两面没有墙壁,南北两面是青砖墙,屋顶是瓦盖的。东面是社主老人的牌位,牌位前面是祭台,西面是入口,外面是一小片水泥平地。女人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把自家的祭品弯弯曲曲的排到田塍上。排在最前面的,不用说是“公家”的祭品,就是一人十元人头钱,购买的发糕、柑子、苹果、毛毯、电磁炉、桌椅等物。两面墙上贴着好几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这次参与迎龙活动的人,男女老少,几乎全村的人都榜上有名,每个名字后面都写有参与的金额。吃晚饭的,十元钱,不吃晚饭的,就是五元钱。五元钱就是购买祭拜物品,表示他是腾村人,参与迎龙活动,因为各种原因,不吃晚饭。绝大多数人都是十元钱。
主事的女人们往祭台摆上煮熟的整鸡、猪肉,发糕、柑子、苹果、毛毯、电磁炉、桌椅等物,只象征性地摆上几个。其他的装在几个大箩筐里,或者直接摆在外面水泥地。她们熟练地点燃蜡烛,点燃祭香,给永远放置于拜台的酒杯、茶杯斟酒倒茶,然后在祭台脚下烧纸宝。期间,她们一齐站在祭台前,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无非说些祷告的吉祥话语,诸如希望社主老人保佑腾村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保佑腾村金菜花萝卜苗妃子笑长盛不衰,保佑鸭儿江流水永远不断、鸭儿江漂流生意兴隆等话。烧完纸宝,再把南面墙上几张红纸扯下来,也一并烧掉。意思是社主老人已经把全村人的愿望都领下了,全村人的愿望都会实现。然后就烧炮竹,长长的一挂,顺着田塍弯弯曲曲,霹雳啪啦,响成一片,弯弯曲曲的一排青烟,在金色的稻田上袅袅升起。
“公家”的祭拜仪式结束,各家女人依次祭拜。女人们站在拜台前,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无非说些祷告的吉祥话语,诸如希望社主老人保佑家里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等话。整整一个上午,娜皇社都是霹雳啪啦的炮竹声,田野上空弥漫着青烟,久久不能散去。
高音喇叭几乎一整天都唱着雄壮激昂的歌曲。
迎龙活动的高潮在晚上。腾村全体群众,男女老幼,都热热闹闹参与其中。那些在广东打工的、开公司的、办厂的,那些在本地县镇当公务员的、当老师的,都被家里人召回,他们也就拖儿带女,高高兴兴参加迎龙活动。
晚上八点,十几个男人,打着手电筒,挑着几百盏小花灯,往西北方向,沿水渠路,走到鸭儿江潭济陂,准备在这里放运气灯,顺水渠漂流。也叫“灯运”,方言谐音“等运”,意思是大家在水渠等运气灯,就是“等运”啦。这些花灯,饭碗大小,是女人们花十几天功夫制作的,有夫妻灯、进学灯、健康灯、发财灯、升官灯,不一而足。等待抢灯的男女老少,守在整条水渠各处,为抢到心仪的运气灯,人们不断往西北方向占位置。他们都打着手电筒,或者打开手机灯光,整条水渠灯光闪闪,宛如一条闪光的游龙。晚稻成熟的气息,散发着稻谷的芳香。
“放灯啰,准备抢灯!”八点半,潭济陂放灯的男人笑着喊话。
“放灯啰,准备抢灯!”整条水渠的人,互相传话,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不一会,就有花灯顺水漂下。花灯里面点着一支小蜡烛,烛光随着清波的起伏而摇曳。花灯写着夫妻灯、进学灯、健康灯、平安灯、发财灯、升官灯等字。每隔几秒钟,就有一盏灯漂来。
“我要老婆灯!”还没结婚的男青年叫道,四五十岁的老光棍汉也跟着喊。
他们专盯着夫妻灯。
“我要发财灯!”做生意的人也叫喊。
他们看见发财灯漂来,马上出手。
“我要升学灯!”学生们也觉得好玩。
“我要健康灯!”家里有卧床老人的,叫道。
“我要平安灯!”开吊车的最需要平安,他们眼疾手快,把平安灯从水里捞起来。
抢灯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十点,人们互相交流着心得体会,憧憬着美好未来,抱着各自满意的花灯,各回各家。那条闪闪发亮的游龙消失了。又过了十几分钟,人们又纷纷涌到村委西侧的灯光球场。这里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与抢灯的气氛又不同。晚餐吃饭时的桌椅还在,任由人们自由落座。灯光球场是通透式,上面盖着天蓝色的铁皮瓦,原来是露天球场,是青年人捐资修建的。邕御珠高速公路征用围圆岭,腾村村委拿出十几万元征地款,改建成通透式的风雨灯光球场。此刻,所有人都期待着激动的时刻,拍卖迎龙贡品。
上午拿到社头祭拜的毛毯、电磁炉、桌椅等物,已经整齐地摆在球场中央。女人们公推的拍卖师,腾村支部书记唐理尤,村委主任唐经盛联袂登场。唐理尤拿着话筒,唐经盛拿着笔记本,拍卖开始。所有物品,起步价都是在采购价格翻一倍。这些拍卖品,已经在社头“开光”,得到社主老人的首肯,拍卖得主将得到社主老人的庇佑。拍卖所得钱款,又返回来给全村人做公益事业,全村人也都得到社主老人的庇护,皆大欢喜。
“毛毯一张,起步价八百六!”唐理尤喊道。
“我出九百!”
“我出一千!”
“我出一千二!”
“我出一千五!”
“我出一千八!”
第一件毛毯,也是第一件拍卖品,以三千六百元钱成交。中标的是本村一位茂字辈,四十来岁,在广东开厂,有五十几个工人,大多数是腾村人或腾村人的外村亲戚。他抢到第一炮,往后他的工厂将越来越旺,生意将越来越兴隆,子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上进。人们热烈鼓掌,纷纷表示祝贺。拍卖会一直到深夜十二点多钟才完满收场。拍卖所得,将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98
谭懋功一家人,坐在鸭形塑料充气艇上,慢悠悠地飘荡在鸭儿江,欣赏着两岸轻漾的绿色稻浪,疏疏落落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宛如少妇秀美的长发。斜阳从西边天际投射过来金色的阳光,把鸭儿江的流水,把鸭儿江上飘荡的塑料游艇,把尽情玩乐的游客,化妆得如同出场的演员。二宝调皮,抬起小屁股,爬到游艇头部,抱着“鸭子”巨大的脖子,两只脚跨在“鸭子”脖子上,好像驾鹤飞天的仙子。
“二宝,小心掉到水里喂鱼,”李燕喝道。
“不怕,掉下水,还有老子救你呢,”谭懋功跟老婆唱反调。
“有你这样当老子的,你时刻都能跟他在一起吗?”李燕很生气,板起一副嗔怒的面孔,怼谭懋功。“没有大人看管时,他自己跑到危险地方,可不是闹着玩的!”
她就挪动屁股,把二宝扯下来抱在怀里,与谭懋功面对面坐着,背靠着鸭脖子,面对夕阳。
他们即将到达水碾陂,这一段江面比较宽阔,江水也比较平静,如果不是游艇荡起的水波,几乎没有一丝涟漪。阳光从背后斜照水面,不远处就是水碾陂八角凉亭,还有一架迷你水车在慢腾腾的转动,发出“吱呀吱呀”的机械声音,奏响一曲农耕文明的乐曲。这个角度真好照相,谭懋功举起手机,给李燕拍照。
“太美啦!”谭懋功感叹道。
李燕抱着二宝,由于刚刚生过气,表情有些肃穆,更多的是宁静,背景又美丽,她就像西洋古典绘画里的美丽少妇。谭懋功把手机递给老婆,李燕看了好久,才露出笑容。他们夫妻互相欣赏着手机里的相片,冷不丁几只大鸭子“咯咯咯”地窜到他们前面。大鸭子上那些人回头看这一家子,有两三个认得谭懋功。
“谭书记,这么悠闲,”他们打招呼。
“我倒悠闲,你们这么急急忙忙干吗?”谭懋功也跟他们打招呼。
“我们要到石排陂,然后从石排陂逆流划到水碾陂!”
他们十几个人,分乘四个游艇,好像赛龙舟一样,呼呼呼往下游冲去。那熟识的两三个人,是永红镇的老师。为活跃腾村的精神生活,谭懋功请镇里会跳舞的老师,在灯光球场教大家跳舞,所以认识。其他不认识的,估计是他们的朋友,从县内各镇来腾村、来鸭儿江游玩。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腾村的金菜花、萝卜苗、妃子笑、鸭儿江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谭懋功他们到了水碾陂就上岸,不再漂往石排陂。他们想早一点吃晚饭,早一点回家,毕竟已经玩乐一整天,大宝二宝累了。他们站在八角凉亭,观看风景。水碾陂下,就是一个水潭,大约有一亩面积,近似圆形。腾村两委灵机一动,就把这个水潭稍加改造,变成了长流水游泳池。此刻,腾村的十几个小孩,光着屁股,在游泳池里嬉戏。五月游龙王水,这是得到父母们允许和鼓励的,洗了龙王水,意味着一年都是好运气。游泳池的北面,是一架水车,一根碗口粗的塑料水管,从陂上引水,直通水车,水车就日夜不停转动,“吱呀吱呀”唱着古老的歌谣。游泳池的东面,就是一座水泥石桥,是腾村人去往永红圩的必经之路。原来是独木桥,被洪水冲毁几次,腾村人在上级的支持下,投工投劳,建起了水泥石桥。前几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始后,县里把通村道路修成柏油路。桥的东西桥栏,用红色铁油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从水碾陂回看腾村,一座座三五层的小洋楼,映照在夕阳里。村子后背山坡上,是冲锋岭,山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下面是妃子笑荔枝林。两侧山脊逶迤而下,像沙发的两个扶手,把腾村轻轻抱在怀里。在水碾陂南面,一条巨龙横贯东西,把腾村与莲湖村隔开,那是邕御珠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如同人家大门前的“照壁”,高高地横在腾村面前。“照壁”是古时人们建在门口正前方的挡鬼墙,阻断鬼怪的来路,因为鬼走直路,不会转弯。建了照壁,鬼就进不来,家里就平安顺利。腾村面前的高速路,平地起高墙,就是腾村的“照壁”,腾村从此就家家平安顺利啦。公路南面,已经看不见莲湖村,从莲湖村也看不见腾村。要从下穿式道口过来,才赫然开朗,看见鸭儿江,看见腾村,看见屋背山的妃子笑,看见旱垌的金菜花,看见鸭儿垌的萝卜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谭懋功牵着大宝,老婆李燕背着睡着的二宝,回到村委一楼大厅。二宝却醒了,却坐不住,嚷嚷着去玩,他玩玩睡睡,睡睡玩玩,小孩子的任务就是睡觉和玩耍。
“要吃晚饭了,还玩什么呢,”李燕哄他。“吃了饭回家。”
“不回家,不回家,”二宝态度坚定,就是要玩,连家也不想回了。
“饭菜都煮好了,准备吃饭,”妇女主任覃焕芝,扯开嗓子大声喊,“经盛叔,吃饭!”
村委副主任唐经盛还在萝卜苗基地,他要看着贫困户播撒萝卜种子。他每天都如此,每天都是一边采收萝卜苗,一边浸种催芽,一边播种,一天都不能断档。
“刘书记也要赶回来吃晚饭,”支书唐理尤从南面廊下厨房出来,腰间扎着围裙,他请示谭懋功。“他说半小时回到。要不,我们边吃边等?”
“哎呀,怎么告诉刘书记?兴师动众。”谭懋功有点不满,嘟嘟哝哝,“难得放假,也不让人家好好休息。”
“还不是你谭书记留下的传统,”唐理尤嘻嘻笑道。“像你一样,刘书记如果不在村里,一天至少要打三次电话回来了解情况,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我们不是故意告诉他的,哈哈哈。”
“咦,那就等等他吧,边吃边等不成体统,”谭懋功无话可说,“我们先在村里玩玩。”
“去玩去玩,”二宝一听到“玩”字,立刻来了劲。
他们走出村委办公楼,来到西侧风雨灯光球场。这里有五六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在打陀螺,另有四个在玩“脚斗士”。这都是腾村乡村旅游的节目,每逢周日、重大节日都会上演。玩陀螺的少年,大家一声“放”,陀螺在光滑的水泥球场上飞速旋转,谁的陀螺最后倒下谁就胜利。或者是,一个人用自己的陀螺,用力击打在球场上旋转的另一个陀螺,如果击倒对方,自己的陀螺反而在球场上旋转起来,自己就赢了。玩脚斗士的四个人,两两一双,捉对厮杀。他们一脚独立,一脚收起,两手抱住收起的脚,膝盖直朝对方撞去。谁最后双脚着地,谁就是赢家。这两种乡村传统体育游戏,是腾村六七十年代以前,青少年的主要玩乐方式。现在被村人回忆、挖掘出来,作为乡村旅游的节目。现在的青少年们都没有玩过,很好奇,也很刺激。加上村里周日、节假日都在灯光球场进行比赛,本村人、外来游客,都可以参与。两种娱乐方式都设一二三等奖,青少年们就很乐意学习,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切场地,互相切磋,互相提高。今天五一节,同样也有比赛,五点钟就结束了,因为腾村没吃没住,游客们基本上是五点半钟就要回程。本村的青少年就继续在球场上练习。
“我喜欢脚斗士,”大宝咂着嘴巴羡慕道。
“我喜欢陀螺,我要陀螺!”二宝缠着谭懋功。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知道玩乐,还喜欢陀螺脚斗士!”妈妈李燕讥笑兄弟二人。
“你们还小,不能玩这些玩意,等明年你们长大一些再玩。”谭懋功开导儿子,也是敷衍儿子。
“明年我肯定得第一名!”二宝信以为真,以为明年他就可以玩陀螺了。
“切,第一名?你还没有陀螺重,等下连你自己都放倒水泥地上旋转!”大宝毕竟要大两岁,看出一些玩陀螺的门道。
“我偏要第一名,第一名,啊啊啊!”二宝耍赖,哭了起来。
99
一家人看着腾村的孩子练习,正有一搭没一搭,百无聊赖地对话,一辆黑色传褀轿车无声地停在他们身后。这是腾村现任第一书记刘贵发的车,他下午给村里打电话,看村里有啥事。自从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最怕各种督查检查核查明察暗访回头看之类。进入乡村振兴以后,还是延续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精神,基层干部5+2、白+黑,也永远干不完活。偶尔离开村里,也还要时时关注村里动态。今天他是回到县教育局加班,上级要对兴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验收。局里每个人都已经加班半年了,领导叫脱产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利用节假日回单位帮帮忙。虽说在局里加班,但他的心其实还在腾村,知道谭懋功一家在村里,便决定晚餐回腾村与谭书记喝一杯。
真是恭敬不如偶遇,几次三番邀请谭书记回来交流心得,他总是答应后就没有下文。今天好了,前后任第一书记第一次坐到一起。照样摆两席,比午餐多了四个人,除了刘书记,还有三个七十岁的老大娘。她们是当年的“插青头”:一个是覃芷丽,原光明生产队的“插青”;一个是陈惠红,原红光生产队的;一个是徐桂艳,原庆丰生产队的。“插青”是“插队的知识青年”的简称。当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她们被分来腾村,在各生产队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每年都回来看望乡亲们。水碾陂建八角凉亭,她们发动全体“插青”捐款。她们今天回来,是为“五四”青年节排练节目,老大娘排练青年节的节目,说明她们不服老,永远年轻。支书唐理尤趁两任第一书记都在,便邀请她们共进晚餐。菜肴主要是谭懋功早上带来的,每桌一盘炒鸡肉,一盘清蒸草鱼,一盘蒜苗炒瘦肉,一盘炆鸭肉,一盘蒜米炒空心菜,一盆苦麦菜清汤,外加一盆例汤萝卜苗。
“欢迎谭书记回家看看,多多指导!”刘书记举起塑料酒杯客气道。
在座的村干部、生产队长、“插青头”不约而同站起来,都举起塑料酒杯。
“请谭书记多多指导,”他们也鹦鹉学舌。
“惭愧惭愧,谈不上指导,是回来学习。”谭懋功慌忙端起塑料酒杯,客客气气说,“学习腾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知识青年前辈扎根腾村、建设腾村的革命精神、献身精神。祝愿腾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取得新成绩。”
“还知识青年,我们是老太婆啦!”原光明生产队的“插青”覃芷丽吃吃笑道。
“青春不老,革命人永远青春,祝你们青春永在,祝鸭儿江容颜长住!”谭懋功真诚地说。
酒过三巡,大家放下酒杯,有的抽烟,有的吃妃子笑。这些荔枝,就是唐理尤午饭后到屋背山摘的,几乎每棵荔枝树都摘过了,才摘满一个蛇皮袋,回来后又分装在两个红色食品袋里,每袋有八九斤,打算谭懋功、刘贵发一人一袋。剩下一些八九斤,留给晚餐吃,每桌三四斤。几位老大娘“插青头”并不喝酒,只喝了一杯饮料,吃了一碗饭,就放下筷子。她们要去村委西侧的灯光球场排练节目,准备“五四”青年节与当年永红公社的“插青”进行广场舞比赛。灯光球场已经响起歌曲《走进新时代》优美动人、动感强劲的旋律。
“我们提前过夏至节,喝荔枝酒,就是缺了狗肉,”唐理尤剥了一颗妃子笑,扔进嘴里。
“真是前人栽树后人吃果!”刘书记一边说,一边捧起酒杯。“我敬一杯谭书记,没有谭书记嫁接妃子笑,我们就享受不到杨贵妃的美味!”
“快别这么说,我消受不起啊,”谭懋功也拿起酒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党和政府领导下,腾村人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们第一书记,村两委,要一茬接着一茬干,腾村的明天更美好!”
“对对对,一茬接着一茬干。”刘书记接过话头,“新冠疫情总有一天消失的,随着游客增多,我们想搞个民宿农家乐试点,如果成功再推开。我们还计划与莲湖村委合作,开发‘神仙泉’矿泉水,让大伙在家也能赚钱,让腾村真正腾飞。”
球场高音喇叭一首一首唱歌,《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点赞新时代》等等,旋律轻快优美、高昂激越,催人奋进。
——未完待续——
文/博爱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博爱人,本名唐海干,男,生于1965年12月26日。广西兴业县人,大学毕业。熟悉热爱农村,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现供职于广西兴业县经贸科技局。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