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文明(化)的衰落
昆仑山人
一,文明的废墟
[得意][玫瑰][玫瑰][玫瑰]废墟,文明的最终归宿!即使是号称唯一不曾中断,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在她艰难前行的道路上,也留下了一串串被历史尘土淹埋的废墟!如今,这些废墟重见天日,被发掘出来,供游人凭吊,发思古幽情之余,应感受到先辈百折不挠之精神力量,从而激励自我,鼓勇前行。
荦荦大者有:红山遗址,良渚遗址,凌家滩遗址,三星堆遗址,安阳殷墟遗扯。。。。。
二,薪火相传
(一),文明与文化之辨
吾人以为,所谓文明一一乃是史前先民们,相对于其原始蒙昧、血腥残暴、野蛮尚武的祖先而言,出现的开化状态。表现出来对神灵的敬畏,人性的关爱,在其生产与生活中所使用工具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由此而来的初步社会分工(协作),和基于分工(协作)而形成的简单、和谐之初始社会形态(秩序)等。
吾人以为所谓文化一一乃是基于文明的形态与程度的不同,在作为其成员个体的人之身上,表现出来各不相同之影响。主要为某种相对一致的思维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
(二),蜕变与转化
文明与其所附丽的实体,如:氏族公社、部落、城邦,以及国家的关系,恰似火与薪(柴)。后者(实体)在不断迁徙、转换、变化,乃至于隐没、消逝在历史的云烟之中;前者(文明)虽因后者的变化而消失,而文明之火种却并没有熄灭,只是暂时处于隐伏状态,其在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依然还是在自觉地与不自觉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薪尽火传
余烬之火,生生不息。一旦时机成熟,春风吹又生一一变化形式,更换宿主,又以崭新的面貌恣态复活了。。。。。。
西方诸文明(化)一一表现为火炬之接力传递,如:由古巴比伦、古埃及,传至古希腊,续传至古罗马;再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重新照亮欧洲,再传新大陆(主要是北美)。
东方中华文明(化)一一远古至上古时代,也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火炬接力特点;周、秦以后,直至近代,则表现为随着朝代更迭,而循环往复地绵延、持续。
三,文明(化)衰落之因
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对此进行过系统研究,依严密的逻辑,得出合乎科学的结论,称得上是真正的真知灼见,高明在前,恕不赘述。
不知是语言文化差异,还是时过境迁,吾人总觉得一一汤说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知问题症结究竟出在何处?
伏庐守心,听听音乐,闲品芳茗。忽尔,忆起两件小事,由此触发灵感,豁然顿悟一一文明(文化)衰落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利益(特权)阶层愚民
其二,人性堕落(精神早衰)
附:两件小事
其一,在厦门时,吾人因内心迷茫,向一个美国传教士学习《圣经》,头尾三年,实则一年多点。传教士告诉吾人(大意),任何人生困惑都是源于没有找到并确立真正的信仰,所有人生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圣经》的字里行间。比如说“孤独”、“无助”、“困惑”、“悲哀”、“绝望”等等,标准答案就在《科林多书》xx页xx行,《以弗所书》xx页xx行,《马太福音》xx页xx行,《罗马书》xx页xx行。。。。。。吾人心里直犯滴沽一一这与刻舟求剑何异哉!还没有等吾人将想法说完,传教士头摇得象拔浪鼓,一迭声地说一一你的心受到魔鬼的诱惑,不能去想!因为,凡人一思想,上帝就发笑。
毫无疑问,传教士的说法源于欧洲中世纪,作为特权阶层的教会,禁锢灵魂,杜绝思想,实施愚民。
其二,一位故友告诉吾人,他家孩子很优秀,中科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研究石墨烯应用技术,吾人很是替他高兴。令人遗憾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兴致勃勃地说一一他孩子考上公务员,进入了政府部门。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吾人表面不动声色,心底一声叹息一一鸿鹄大雁,为一口吃食,自折翅膀,堕落成为鹅鸭禽蓄,精神早衰。
作者简介: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