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建
晚秋的金陵,南京师范大学仙林宾馆内,窗前。今夜无月光,仙林宾馆柔和的灯光,洒在窗外采月湖的水面上,映出一片斑斓。回想这几日,钟山风景区的壮丽,玄武湖的历史文化,不由心潮起伏,伏案疾书。不觉间,一只鸿雁,悄然而至。云中谁寄锦书来?闪目细观。原来是醉翁前辈,得知后生喜欢诗词,喜欢旅游,今日来南京师范大学开会,伯乐相马。醉翁培养出了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三苏”、曾巩、王安石,对他们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悉心教导,帮助他们,取得了文学上巨大的成就。今日书来,要晚辈过江,醉翁亭一叙,以对晚辈施教。
漫卷诗书喜欲狂。得知此讯,唐陆大喜过望。立即带上金陵欢伯,疾奔滁州而来 。
位于安徽最东部的滁州,东靠南京,西接合肥,北枕淮河,南临长江,以丘陵岗地为主,又称之为“亭城”,因大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唐陆来到亭城。下车伊始,秋风中送来一丝淡淡的馨香。沿宽阔的琅琊古道,一路前行。这条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条石铺成,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满目苍翠,佳木秀而繁荫。行至山脚下,可见一清澈小溪,泉明空涧,若中音会。琅琊溪上行,秋风习习,看水杉、翠竹掩映,山色空蒙。一潭碧水,如珍珠镶嵌于琅琊山的怀抱中。这就是当年醉翁,被贬滁州之时,经常来此钓鱼的醉翁潭。闭目遐想,醉翁当年那份寄情山水的淡泊,超然物外的洒脱,穿越时空,与唐陆在心灵上共鸣。一块直立的景观石,潭畔伫立。“醉翁潭”三个红色隶体大字,赫然醒目。石旁有一椰树,像是守护者,为它遮风挡雨。西北侧有一四脚亭,伸入潭中。回廊曲折,与岸相连,水光亭影,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流泉渟处阔,跨石石桥横,题柱无踪迹,茫然薛老名”。凌酿泉之上,醉翁亭前,一苍苔遍布,历经沧桑的薛老桥,述说着属于它的传奇。桥头一老僧,白发浩雪,道骨仙风,超尘拔俗。只见他含笑问唐陆,“施主可是唐陆否?”唐陆大惊,诺诺地问道:“仙长何以知晓晚辈名姓?”道长言曰:“我不光知你名姓,还知道你不是游山玩水而来,是太守相约,赴约而来。”望着仙风道骨的仙长,唐陆灵台一动。想到一位主持方丈,虽施礼问道:“仙长莫不是与太守私交甚厚的琅琊寺主持智仙大师”?“然也。”智仙大师继续说道:“施主晚到一步,太守已转赴扬州任上,临行让我带话于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切不可懈怠。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切记,切记。施主可去醉翁亭中观赏。听酿泉之琴韵,欧梅之风姿。欧梅,是醉翁亲手所植,历经磨难,风霜雨雪,枝茁叶茂,花期不抢蜡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又名杏梅。施主我话已传到,去也。”说完,翩然而去。唐陆躬身行大礼,拜别仙长。随后,在拥挤的人流中,大步走进醉翁亭。酿泉洗心,欧梅咏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作者简介】李文建,退休工人。酷爱诗词写作。风霜寒暑,坚持文学创作,数十载。现为:中华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文学联盟终身制签约作家。世界文学家联谊会会员。诗词散文作品,见于《国际文艺家》,《华语经典文学》,《中国精英文艺》头条,《中华作家网》金榜头条。齐鲁诗风,齐鲁壹点,百度、新浪等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