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流(十三)
塔南园
塔南园,东起汾河街桥,西至塔湾街桥,地处新开河的南岸。其面积较为广阔,游人也比较多,跳舞的、唱歌的、学戏的、下棋的、打拳的、舞剑的、玩牌的、闲谈的、遛狗的、骑行的、摆摊的……各色人等都有其踪影。
比起其他游园,除了常见的亲水平台、廊架、健身(休闲)广场等,塔南园的人文景观是比较多的。在塔湾街桥的入口处,建有“盛京碑林”之门垛,迎你入园。园子的中部有一巨大的影壁墙,墙上刻有康熙皇帝所写的“盛京赋”,御笔的文采自不用说,文与墙都气势恢宏。“盛京赋”的两侧各有连廊一座,一个名曰“清风”,一个名曰“清源”;“盛京赋”正面设有广场,并有三座三孔石桥跨越河面,与北岸的舍利塔公园相通。石桥西侧不远处,还有一座三孔石桥,名为“文曲桥”。园内还建有“听水阁”一座,但离河道较远,不知道听的是哪方的“水”。
既然号称“盛京碑林”,最大的看点一定是碑。多次造访塔南园,看碑,读碑、拍摄碑,感觉甚好,乐趣无穷。
据我的观察和计数,塔南园里的碑刻、壁刻总计为34座(幅),其中,壁刻12幅,都集中在“盛京赋”两侧的连廊里,“清源”的廊璧上有7幅,“清风”的廊璧上有5幅;碑刻21座,沿园中主路两侧设置;园中主路也一改红色路面、白色划线的“慢道”模样,为青石板路,路边石由青砖立面铺就,风格与碑刻很搭;另有景观石刻一座:“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为姚步瀛七言联。姚步瀛何许人也?鄙人尚不清楚。
碑刻、壁刻大致分为两类:仿刻和新刻。有一些并没有标明是仿刻还是新刻,但是从刻文的内容上看,我自己把它们归入了新刻一类。
仿刻又分两种。一种是仿刻沈阳当地的,例如仿刻《重修永宁桥碑》《重修盛京翠升书院碑》《重修镇边寺碑铭并序》《奉天大佛寺记》《尧山将军抗倭纪功碑》《清宁宫诗匾》《镇边门门额》,等等;仿刻沈阳当地的,其碑文大多摘自《沈阳碑志》一书。另一种是仿刻外地的,例如仿刻山东孔庙《礼器碑》、孔庙碑林《故宅井赞碑》;仿刻湖南祁州《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仿刻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仿刻广东东莞《却金亭碑》,等等。“盛京赋”两侧连廊里的壁刻均为仿刻。
新刻的均为碑刻。主要有:宋朝真宗皇帝的“清心、奉公、修德、责实、明察、劝课、革弊”(文臣七条);宋金时期元遗山的“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清乾隆皇帝御笔“泰交景运”;清乾隆年间泰安知府颜布深在旧科中发现并引以自戒的“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36字官箴)。近现代的有孙中山语录“务须严饰所属,勿许越法肆行”;陈云语录“勇于担当”,等等。
漫步在塔南园中,徜徉在碑刻、壁刻间,是一件蛮有趣味的事情,不仅可以打发了大把的闲暇时光,还了解了一些新情况,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身心得到了锻炼和修行。
读碑所得主要有三。
一是知道了沈阳地区历史上有许多寺庙,诸如慈恩寺、太平寺、镇边寺、大佛寺、石佛寺、清真东寺、太清宫、盛京山东庙、娘娘庙、法库门关帝庙、法库吉祥寺、门姥宫等等,其中慈恩寺乃东北地区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其他三座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这些寺庙现如今还有那几座“健在”,恕作者孤陋寡闻,尚不清楚,不敢乱说;只知道慈恩寺还香火鼎盛。
二是知道了中国正史最早明确记载与辽沈地区有关的历史名人为秦开。据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三是了解了中国碑刻历史上的多处“三绝碑”。其一,河南许昌汉献帝庙的《上尊号与受禅碑》,即《受禅表碑》《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碑文分别由王朗文、梁鹄书,均为钟繇镌;因其“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谓之“三绝”。其二,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因其撰文、书写、刻石手法极为精妙,被冠以“三绝碑”。其三,湖南祁州浯溪《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由唐代大文学家元结(次山)撰文,大书法家颜真卿楷书,刻于江畔数十丈峻峭石壁之上;因文章、书法、摩崖之石都非常绝妙,世称“摩崖三绝碑”。其四,开善寺《宝志公像赞诗碑》,因其诗为李白所作,字为颜真卿所书,画为吴道子所画,被誉为“三绝碑”。其五,陕西高陵《李晟墓碑》,因唐朝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大家柳公权书字,名匠刻字,世称“三绝碑”。其六,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因其文、书均出自郑板桥之手,尤其是书,是郑氏极为少见的正书,并由板桥高足司徒文膏镌刻,世称“三绝碑”。
写到这,塔南园的漫步本该结束了,但我想多说几句,说几句有关舍利塔公园的话,尽管它不在新开河23个游园之内。由文曲桥、以及“盛京赋”影壁墙正对面的三座石桥相连,再加上汾河街桥、塔湾街桥,塔南园与舍利塔公园实际上已融为一体。特别是过了塔湾街桥,在其北桥头进入舍利塔公园时,迎面一座巨大的、三间四柱的石牌坊上,也赫然写着“盛京碑林”,其中碑刻之多,规模之大,都远远超过塔南园。不仅有仿刻世界文化产遗产“一宫两陵”的御制文溯阁碑和神功圣德碑;还有新刻乾隆“万福之源”、“兴寄澎湖”、“紫气东来”碑;沿回龙寺外墙的九曲长廊内,壁刻、碑刻多达52幅(座)。此外,紧邻“回龙寺”,舍利塔公园内还设有“盛京碑林陈列馆”。如果从“盛京碑林”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两个园子应该是一体的。遗憾的是没看到相关的说明和介绍,几次游走又均遇“盛京碑林陈列馆”大门紧闭,想要弄清楚两个园子是怎样的关系,以及河两岸的“盛京碑林”又是怎样的关系,答案无从知晓。
2022年4月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