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庄风采】烈士后代的“红色”人生 ——记枣庄市红色收藏馆馆长庄福东
位于滕峄边区的万年古薛河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是枣庄地区的母亲河,她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也润育了众多历史名人。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古薛河上游的羊庄镇更是英雄辈出,铁道游击队首任大队长洪振海、苏鲁支队政委孟昭煜、抗日英雄庄兴岱皆出生在这里。穿越时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全力传承抗战精神的庄福东也很让人敬仰……
庄福东,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滕州市羊庄镇后沙冯村,现居住于市中区。现在是市中区关心下一代救助孤贫儿童志愿团副团长、五老宣讲团成员,五老志愿者,同时担任山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枣庄市根艺观赏石协会会长、枣庄市观赏石博物馆馆长。多年来他怀揣着对红色文化的无限热爱与敬仰,作为抗日烈士的后代,对红色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让他在社会上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庄福东的祖父庄兴岱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底加入共产党,1938年5月鲁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在他的家乡羊庄镇南塘村成立时,他做了大量革命工作,提及其人当地人莫不竖起大拇指, 极力赞赏。特殊是1943年8月,当地的日伪军,在获得点滴信息后经多方打探,探听到庄兴岱是共产党的一名地下党员,便于一个傍晚,在其家门口用欺骗手段把他骗走抓了起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庄兴岱坚强不屈,始终没有吐露一丝一毫党内的机密,敌人见审问无果,便把他押至于山亭区西集镇常山村的水井旁,腰上绑上石块,推入水井中残忍杀害。建国后,依据庄兴岱在抗日斗争的事实和表现,202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2024年9月30日政府把庄兴岱烈士的证书送到他的后代庄福东手里,全家无比激动。庄兴岱这种敢于牺牲自我的革命精神直接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他的孙子庄福东在接受采访时就说:“我是抗日英雄庄兴岱的孙子,我爷爷为了党的事业,严守党的秘密,敢于牺牲,虽然已过去8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要教育下一代,不能忘记革命老前辈在抗日战争期间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和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庄兴岱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庄福东深受祖父的影响,将传承红色文化视为己任。早在几年前,他在爷爷精神的感召下,便极尽所能开始着手准备,自购自筹红色物品、资料多宗,历经数年终于自建成了一所红色收藏馆,这个红色收藏馆的物品布局归类贴标,庄福东都是亲自上手操作,可谓呕心沥血力求完美,最终才形成现在的红色革命收藏馆。作为抗日烈士的后代,庄福东自然知道他的责任使命之所在,那就是把先辈的革命精神传承到底。自开馆以来,他利用所收藏的史料、文物,多次义务为周边中小学青少年介绍、讲解红色革命历史、革命英雄人物和战斗故事,并且以他爷爷庄兴岱为国捐躯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育激励后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弘扬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没有终点的红色教育之旅自始开始。
2024年庄福东的红色收藏馆迎来了众多参观者:市中区齐村镇渴口中学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滕州市木石镇化石沟小学,羊庄镇薛河等小学的小记者团队,他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庄福东红色收藏馆参观学习。他们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从他的口中,进一步了解到了枣庄地区更多的光辉历史,铭记住了革命先烈更多的英雄事迹,他们表示,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今后投身祖国建设的伟大力量。现如今,这里己成为传播老区抗战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这几年,庄福东主要参与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精神”主要内容的活动,他的红色博物馆被枣庄日报社挂牌为小记者研学基地;被枣庄市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授予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被市中区关工委聘为“五老”宣讲团成员;被市中区红旗小学聘为“五老”之一;2024年新学年开学之际,分别受邀到枣庄二十六中自带展品宣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应枣庄十三中邀请在开学第一课上为学生讲红色故事并带去实物在操场现场展示讲解;应市中区孟庄镇中心校邀请去学校宣讲“九一八”事变,教育青少年学生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行为勿忘国耻。所有的成绩,无不证明庄福东古稀之年的“为霞尚满天”,时时散发出一个真正“五老”志愿者的光和热。
庄福东还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者”,他自离家40多年来,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逢年过节,他都主动到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贫困家庭。“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他带领爱心团队慰问老党员、退役老兵。家乡架桥修路,他带头捐资捐物,被当地人尊称为“大善人”。
红色传统浇筑思想之根,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红色后代应尽的责任、义务,从而保证自己“红色”人生的完美无缺!
文图:张兆登 张光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