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双】
作者\翠柳
枫林菊花霜复霜。
路远山穷江复江。
银河明月觞复觞。
问君愧我双复双。
赏析:
这首【字字双】的词真是充满了古典韵味和深情厚意呢! ~
首先,看第一句“枫林菊花霜复霜”。这里的“枫林”和“菊花”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而又美丽的感觉。而“霜复霜”则强调了秋霜的厚重和反复,仿佛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这一句为全词奠定了一个凄美而又深情的基调。
第二句,“路远山穷江复江”。这里的“路远”和“山穷”都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遥远,而“江复江”则强调了江水的连绵不绝和无法逾越。这一句仿佛是在描绘一个游子在异乡漂
泊,面对重重困难却无法归家的无奈和惆怅。
第三句“银河明月觞复觞”。这里的“银河”和“明月”都是夜空中最美丽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而“觞复觞”则是指举杯畅饮的动作,仿佛是在借酒消愁,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一句将天上的美景和地上的愁绪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最后是“问君愧我双复双”。这里的“问君”是向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发问,“愧我”则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而“双复双”则是一种强调和重复的手法,仿佛是在说:“你问我是否愧对你,其实我心中的愧疚和思念是双重的、无尽的。”这一句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
高潮,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
起承转合:
起:首句“枫林菊花霜复霜”,以秋日枫林与菊花为开篇,点明时令,同时“霜复霜”强调了秋霜的浓重,奠定了全词的基调,既有秋日的萧瑟,也有时光的流转感。
承:第二句“路远山穷江复江”,承接首句,进一步展开旅途的艰辛与遥远,以“路远”、“山穷”、“江复江”三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跋涉于山水之间的画面。
转:第三句“银河明月觞复觞”,笔锋一转,从地面的自然景观转向了夜空的辽阔与美丽,银河与明月相映成趣,而“觞复觞”则暗含了借酒消愁的意味,情感也从前面的萧瑟转向了淡淡的哀愁与思念。
合:末句“问君愧我双复双”,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与愧疚,同时“双复双”的叠词使用,增强了情感的浓度与深度。
意象应用:
枫林、菊花、霜、路、山、江、银河、明月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秋日的萧瑟,也有夜空的美丽,既有旅途的艰辛,也有情感的纠葛。
意境描写:
全词通过一系列意象的串联,营造出了一种既萧瑟又美丽,既遥远又深情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修辞手法:
叠词的使用:“霜复霜”、“江复江”、“觞复觞”、“双复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设问:“问君愧我双复双”,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了全词的互动性。
动词选用:
“霜复霜”中的“复”,强调了秋霜的反复与浓重;“路远山穷江复江”中的“远”、“穷”、“复”,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遥远;“银河明月觞复觞”中的“觞”,则暗含了借酒消愁的意味,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这首【字字双】的词以秋天特有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夜空的美丽和内心的愧疚等情感元素,形成了一种凄美而又深情的意境。作者的用词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
句都充满了深情和厚意,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
解析:
词牌【字字双】,此调格式极为特殊。每句末三字皆取特殊叠字叠韵的修辞方式。因而4个句尾全为“平仄平”同一格式之古风尾。此为要点,为追求这种特殊格调,其他音位之平仄声便往往忽略不计,其中第1、3两句便是拗句。
此调虽也为4句28字,但与其他七言绝句格调迥异,显著特色有五:
其一、通篇4句皆属语意完整之“独句”,一句言一事,单摆复搁,排比并列。
其二、句句押韵。此有别于常规绝句。这种用韵方式,显得更加缠绵。
其三、从诗律而言,第1、3句皆为拗句,在词律,恰为此调格律上之重要特色。
其四、尽管4句之平起与仄起句型有别,而每句末三字,皆为“平仄平”之古风式句尾。
其五、每句末三字皆用叠字,如“霜复霜”、“ 江复江”、“ 觞复觞”、“ 双复双,其中,“复”字”上下重复4次。这在其他词调中甚为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