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赋》是一部以中原农村为背景,以菊花产业振兴为线索,展现现代农村变革与农民精神风貌的曲剧现代戏。本剧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体现在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再现,浪漫主义则体现在对菊花文化的理想化描绘。在舞台呈现上,将注重生活化的细节与诗意化的场景相结合,力求达到真实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通过菊花庄党支部书记党英、种菊能手梅菊、村民马凤等人物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生动画卷。本剧以菊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在《菊花赋》中,菊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重要符号,每一部分的精心设计都饱含创作者对党的一片深情。一、菊花凸显出坚韧生命力的核心主题和党的领导角色本剧的核心主题是“乡村振兴与个人成长”。在党的政策引领下,菊花庄的村民在党支部书记党英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村庄的繁荣与个人的升华。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时代精神,也呼应了广大农民的心声。而菊花以其能在深秋时节绽放而著称,即使在霜降之时,依然能够傲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菊花赋》中,菊花象征着农村人民在面对生活挑战和自然环境的考验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生命力。剧中,党英作为党支部书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通过展现她的决策、领导和协调能力,可以体现党的领导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展现党的文化政策如何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如挖掘和传承菊花文化、建立菊仙广场和菊花赋传说展馆等等,体现党的文化引领作用。二、菊花映射出高洁纯净的人物塑造和党的政策导向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纯净的情感。剧中通过菊花的形象,传达了人物内心的纯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乡村振兴过程中,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人物塑造上,力求真实、立体、有深度。角色塑造上,将深入挖掘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如党英的坚定与智慧、梅菊的勤劳与善良、马凤的转变与成长等。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使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充满个性。
党英作为党支部书记,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有亲民爱民的情怀;梅菊作为种菊能手,展现了农村女性的智慧与坚韧;谢六的形象则复杂多变,从抵触到接受,从迷茫到觉醒,他的成长代表了一部分农民在变革中的心路历程。胡理是村里的老支书,老村主任,换届选举时,亲自去上海动员做生意的党英回村当支部书记。党英真的回村参选,不仅当上党支部书记,而且连村主任一肩挑。胡理真的失去村干部的位置和权力,心理压力大,情绪过不去,便和党英形成对立,在发展萄花产业上对着对干。党英宽宏大量,耐心你思想工作,使胡理转变观念,村干部终于形成合力!通过剧情的发展,展示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如何在菊花庄得到贯彻和实施,以及这些政策给村庄带来的积极变化,从而体现党的政策导向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通过展现党在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能力,如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等,突出党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农村党组织建没的重要性。三、菊花体现出变革发展的舞台呈现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舞台设计上,我们采用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布景,追求简洁而不失精致,现代而不失传统。菊花庄的菊品一条街、菊花茶馆、菊花种植基地等场景,通过舞台布景和灯光的变化来呈现,营造出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舞台效果。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要体现出现代农村的发展变化。灯光与音效的运用,将强化戏剧冲突,营造氛围,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菊花在《菊花赋》中也是变革与发展的象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菊花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菊花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剧中的党员不仅要在言语上宣传党的主张,更要在行动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展现党员在推动菊花产业发展、解决村民矛盾、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菊花融合了和谐共生的声腔设计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音乐与唱腔是戏曲的灵魂。本剧采用传统的曲剧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手法,使音乐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有时代感。唱腔设计上,根据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设计不同的唱腔,使唱腔与角色的情感表达相得益彰。菊花的种植和欣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剧中通过菊花产业的发展,展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本剧的音乐设计融合了传统曲剧的韵律与现代音乐的元素,旨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中创新。唱腔上,我们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设计了不同的唱腔,既有高亢激昂,又有柔美抒情,力求唱出角色的心声,打动观众的心灵。通过展现党支部如何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体现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剧的结尾部分,通过角色的对话或者旁白,明确提出并强调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成功的关键,进一步突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五、菊花展现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表演风格和党的群众路线在表演上,我们注重演员的内在体验与外在表现的统一。要求演员深入理解角色,把握角色的心理变化,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强调戏曲的程式化表演特点,使表演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艺术的美感。菊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意义。服装与化妆将紧密结合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如党英的党支部书记形象,将穿着简洁大方的服装,体现出其职业特点;梅菊的服装则将体现出其勤劳朴实的农民形象。化妆上,将注重角色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情感变化的细腻刻画。《菊花赋》通过菊花这一元素,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菊花文化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内容。剧中通过菊花节、菊花展览等文化活动,促进了村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剧中可以通过展现党英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等情节,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六、菊花映照出团结合作的集体力量和党的组织保障菊花的种植往往需要集体的努力和合作。在剧中,菊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村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这体现了乡村振兴中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共赢的理念。在《菊花赋》中,菊花庄的村民在党英的带领下,共同确立了发展菊花产业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符合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也符合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剧中对菊花产业创新发展的描绘,体现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发展理念,如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生态保护等。菊花产业的发展需要集体的共同努力。剧中展现了村民在种植、采摘、加工菊花等各个环节中的协作,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力量。通过集体劳动,村民们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剧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如党英与梅菊的合作,马凤的转变与加入,都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角色之间的相互支持、理解和帮助,展示了团结合作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剧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如马凤对菊花产业发展的反对和破坏行为。但最终通过党英和其他村民的努力,矛盾得到化解,马凤也转变态度,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这一转变过程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通过展现党支部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包括人才培训、技术支持、资源整合等,强化党的组织保障作用。七、菊花代表着美丽希望的幸福憧憬和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菊花以其美丽的花朵和芬芳的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在《菊花赋》中,菊花象征着乡村的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服装与化妆设计上,我们力求与人物身份、性格和剧情发展相吻合。服装既要符合农村生活的实际,又要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化妆则要突出角色的年龄、性格特征,既要自然,又要符合戏曲的审美要求。灯光设计将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设计不同的灯光效果,如温馨的家庭场景、紧张的冲突场面等。音效上,将运用自然音效和音乐音效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戏剧效果。通过菊花这一象征,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精神追求,也能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农民群众的生活改善。菊花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桥梁,是《菊花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菊花赋》可以有效地突出党的领导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展现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以及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菊花赋》作为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变革的戏曲作品,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打造每一个细节,力求呈现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戏曲精品,为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作为导演,在导演手法上,将注重戏剧节奏的把握和舞台空间的利用。通过舞台调度和演员表演的有机结合,使剧情发展流畅自然,情感表达真挚感人。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传递出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在排演过程中,我注重引导演员深入生活,体验角色,同时,我也强调团队的协作精神,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一部既有艺术感染力,又有社会影响力的戏曲作品。最后,感谢各位评委、观众对《菊花赋》的关注与支持。我们期待您的宝贵意见,也相信这部作品能够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魏振雷
2024年5月20日于郑州
大型现代曲剧《菊花赋》编剧魏庆丰简介
魏庆丰,男,1955年出生,河南省舞阳县文峰乡人。河南大学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结业。热爱文学,喜欢戏曲,试着戏剧创作。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漯河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漯河市曲艺家协会会员。70年代多次在舞阳文化馆参加创作培训班,受益不浅,有幸受过尚兰芳、陈玳瑁、陈苏等老师的的培训和指导。当时创作的河南坠子《一张准生证》《田头蜜语》《双退婚》在《许昌文艺》发表并获奖。一九八三年创作的戏曲《桥头记》荣获舞阳县戏剧大赛剧本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多年来,创作出大型现代戏《双退婚》《正路》《老赖落网记》《破罐脱贫记》《豆腐谣》《菊花赋》《伉俪忠魂》,大型古装戏《贾湖酒魂》;创作出小戏小品《三巴掌》《彩礼》《网恋》《贪玩女与糊涂妈》《真假警察斗法记》《要得好》《铁嘴鸭和杠子头》《心愿》《三鞠躬》《埋单》《智擒十二能》《邪六与灯三》《送不出的婚柬》《特殊快递》《谁是一等奖》《挂画》《村霞落网》《相亲》《老聪明和小精人》《善恶报》等三十多个。其中《三巴掌》《老赖落网记》《彩礼风波》《谁得一等奖》《送不出的婚柬》《特殊快递》《心愿》《彩礼》《村霸落网》《女村干部》《豆腐谣》在《漯河戏剧》和《漯河市群众文艺优秀作品集》发表。尤其是大型现代戏《豆腐谣》获漯河市文艺作品精品奖,在河南省第十五届戏剧大赛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大型现代戏《双退婚》获《漯河戏剧》复刊五周年一等奖,现代戏《老赖落网记》获漯河市迎十九大戏曲征文一等奖,大型现代戏《女村官》获漯河市庆祝建国70年征文活动一等奖。现代戏《要得好》荣获漯河市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一等奖。小戏小品《彩礼》《三巴掌》《挂画》《村霸落网》《都是来感恩》《夸模范》《三鞠躬》《网恋》等在漯河市群星耀中原、戏曲节艺术节等赛事活动中获奖。大型现代戏《菊花赋》不仅获漯河市精品文艺作品扶持奖,而且已搬上舞台,巡回演出四十余场,并经舞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荐,经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评审批准申报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大赛。2024年12月17日下午,《菊花赋》在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大赛许昌市襄城县文博中心大剧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