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伦的“向水屋”
朱亚夫
香港,这个繁华的大都市,近百年来楼房愈建愈多、愈高、愈密,住在这里的人,连山也不容易看到,更不要说看到水了。可香港著名作家侣伦却曾经拥有一间“向水屋”居室。
侣伦(1911-1988),原名李林风,祖籍广东宝安。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1911年生于香港九龙,1926年在香港《大公报》发表组诗《睡狮集》。1937年发表其早期代表作《黑丽拉》,同年进入香港“大观声片”影片公司、合从影片公司,担任编剧,编写了《时代先锋》等剧本。1942年,香港沦陷后,逃至内地,创作中篇小说《无尽的爱》。1946年任《华侨日报》的《文艺周刊》主编。1955年创办香港采风通讯社,直至1984年退休。60年来他的文学创作从未中断过,是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在四五十年代曾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创写了非流行作品亦能在香港畅销的先例,对香港文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有《穷巷》《残渣》《无尽的爱》等。
谈香港文学是不能忘记侣伦的。然而,就是在他生前,也常常显得似乎被遗忘了。内地有些谈香港文学的,对于一个在香港文艺圈子中稀有人知的艺人,可以捧得半天高,却不怎么知道侣伦;香港有些文艺组织或文艺集会,也往往遗漏了侣伦。其实差不多整整有60年,侣伦的名字总是和香港新文学联系在一起。他活了77岁,除了参加北伐和日军占港期间离开了香港外,差不多有72年长的光阴都是在香港度过的,他是道道地地的香港人……
回望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那时香港现代化建筑还不多。侣伦的住宅是在一层顶楼上,屋外有一个宽阔的回廊式的阳台。凭着石栏,可以远望无际的天空,眺望高耸的狮子山下伸展过来的一幅古朴的巨幅风景画:一簇簇苍翠的树木和一片灰黑的屋顶,村舍、作坊、尼庵和庙宇星星点点散布在那里面。在阳台上,还可见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蓝蓝的一片,像一面大镜子。周围的山岭,犹如珊瑚雕刻的镜框边缘。镜框缺口的地方,通向大海,这便是香港的门户。
每天,成百上千的船只从这里进进出出。风和日丽时,那明朗得像透明似的景物,令人联想起南欧春日的风情;细雨的暮夜,远处朦胧的灯光,恍如轻纱封住镶嵌在镜子边缘的铅屑;月明之晚,清爽的柔风鼓起银蛇一样的微澜,犹如大海在向明月耳语……,此情此景,触发侣伦写了篇《向水屋》的著名散文。于是“向水屋”在他朋友之间传开了;友人见了面,总要说:“什么时候去看看你的‘向水屋’的风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朋友、画家王少陵,请著名画家徐悲鸿给他的居室写了一张横额:“向水屋”。此三字笔划刚劲秀丽,除上下题款外,在署名下面,还盖上篆刻的“阳朔之民”的鲜红印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日寇为扩建飞机场,把“向水屋”一带夷为平地,呜呼,近一世纪来残留的古风就这样在日寇的铁蹄下轰然消失。而徐悲鸿的题额“向水屋”,却随着侣伦又挂进了新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侣伦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里,辟“向水屋笔语”,每周一篇,在评说文坛、介绍影视之余,还满怀深情地写了篇《“向水屋”追怀》。

侣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紫来斋等。上海市人。历任《上海老年报》社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社主编、《九九关爱》网站顾问团团长等。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杂文学会顾问等。自1964年以来,在海内外20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800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入选《时代领跑者》《文苑剪影》《上海杂文选》等近百部书中,著有《亚夫杂文选》《人生畅想曲》《黄昏风景线》《书斋文化》《杂坛徜徉录》《名家斋号趣谈》等;主编《寿星列传》《三十六计新解》《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实用大全》(新版)等。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237期
本期编辑: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