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吴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朝鲜族,会计。
喜欢在文字里徜徉,写真生活的百花筒。
《心中的佛》
吴题
由于妈妈的缘故,我“混迹”在老年人堆里,让妈妈晒太阳,陪妈妈看她们打扑克(对组)。
她们边打扑克,边闲聊。
我静默坐再妈妈旁边,就总听一个上了年纪的女的沾沾自喜到:我女儿不穿的斐乐羽绒服给我了,我老头这鞋2000多元,我女婿不穿了,我女婿羽绒服给我老头了云云,话里话外,从衣服到鞋都拜子女穿过的所“恩赐”。
我听了很为她难为情。
做子女的为何不能给父母买新的衣服,总是抛掷给父母自己不喜欢穿的衣服?有多少子女心里惦记着父母,又有多少孩子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给父母添新服饰,领父母吃最美味的佳肴。
有的子女给自己的孩子一掷千金不眨眼,却舍不得给父母花一分钱,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吝啬鬼——葛朗台来,视钱如命。
那个上了年纪的女的就算不错了,女儿条件好,不挂啦她,即使总是“施舍”父母旧衣服。
有多少父母省吃俭用,而做子女的,踩着父母的肩膀,锦上添花。
中国大多老人最可悲的生活方式就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美德:勤俭。
其实我不大赞同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
我听过有的女的一生都没有用过沐浴露和洗发香波,对自己吝啬到发指的地步,花钱就像挖心甘似的,真是可悲可叹。
我的生活观念差不多就好,别像我不会过日子就好,常常遭遇家里人谴责,说我不会过日子,那么会过日子干嘛,哈哈。
我们做子女的,现在正是馈赠父母养育之恩之际,趁父母健在的时候,给买件新衣服,那是心意,满足父母的味蕾是我们反馈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
对父母都舍不得花钱小气的人,我不能加以评判孝与不孝,我只想说句:父母就是我们心中最大的佛,不用拜这佛那佛的花大量的钱财,你莫不如拜好自己的父母,孝顺父母,你的生活就笑了,你的一生就顺遂了,你得生活美得就风生水起了。
我们大多父母都有退休金,比如我家老人都有着不菲的退休金,如果按有些人的理念就是,我们可以不闻不问父母了,也不用给父母花销了,其实不然,父母是父母的,子女应该做好子女的孝心,舍得给父母花销,这样得到的福报,不可海量。
现实中,真就见过这样孝顺女子,为父母花钱不咋眼,给婆婆买遍所有没有吃过的食物,给婆婆买衣服不逊色自己的母亲,结果她的孝心得到最大的福报,钱真就像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让人看了眼红哈哈。
有的子女父母在的时候不闻不问的,等到父母百年那天鬼哭狼嚎有何用,真不及父母健在的时候哪怕给一匙热粥。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唐山办丧事的风俗习惯:大办酒席三天,吹喇叭三天,这样的陋习应该早些摒弃。
所有这些陋习不及父母健在的时候给一匙热水。
还有常见寒衣节给天堂的亲人烧纸,我认为也是多此一举。
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父母健在的时候,你都不孝顺,父母走了,你假惺惺地烧纸悼念。
如果烧纸能亲人能收到的话,我愿意成为烧纸大王,让天堂的亲人过着最富豪的生活,可是天堂的亲人收到吗?
有的人虚伪地说烧纸是对天堂亲人寄托的哀思和执念,我想问:平素你有没有哪怕一丁点时间想过已故的亲人。
有的人对已故的亲人早已忘却,所以烧纸只是“虚情假意”。
我的父亲三个月前突然离殇,让我措手不及,让我难以承受这不争的事实。
我没有为父亲烧过一次纸.。
缘由我们朝鲜人没有这样的风俗习惯,还有的就是我父亲生前我对他的生活照顾尽心尽力,问心无愧了。
对父亲的怀念不曾歇息,想起父亲的时候就会红了眼眶,仿佛父亲从未走远,依然和我们在一起……
趁父母健在的子女多一些时间陪伴在她们身旁吧,不要留下遗憾。
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给父母添置换季衣服吧,而不是像上面老人总是穿子女捡漏的衣服。
父母健在就是做子女的幸运,给予父母的孝顺也是我们最大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