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润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家乡的土地上,榆树是常见的树种,它们或独立于田野之间,或成排地矗立在道路两旁。春天,当大地刚刚从沉睡中苏醒,榆树便迫不及待地吐出嫩绿的芽苞,宣告春天的到来。
榆树叶子不大,却十分茂密,层层叠叠,形成一片翠绿的华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地面上便出现了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绘制的一幅神秘画卷。
每到初夏,榆树开花后,所形成的淡绿色翅果,小小的,圆圆的,种子居中间,如古代的铜钱,簇拥在一起,人们称之为榆树钱。微风吹过,榆树钱便随风飘落,如雪一般挥洒着初夏的浪漫。那如雪般飘飞的榆树钱,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农民们在劳动间隙,将其撸下装入袋子带回家,和上玉米面,做成玉米饼子或包成美味的包子,也有的和上鸡蛋做成鸡蛋饼,为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温馨与甜蜜。
榆树最令人赞叹的,并非它的叶和果,而是它坚韧的品质。榆树钱随风无论飘到何处,只要落在大地上,无论山涧还是平原,无论沟壑还是沙石间,不论土壤贫瘠还是肥沃,只要有阳光和水分,小小的榆树钱便会生根发芽,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榆树苗扎根于山野间,任凭风吹雨打。在干旱季节里,其他树种或许因为缺水而枯萎,而榆树却傲然挺立,枝繁叶茂,它深深地扎根于大地,努力汲取着每一丝水分和养分,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力量,经受着干旱与洪涝的考验,顽强而倔强地生存于自然界。
年长的人们经常会想起灾荒年代,榆树宛如一位慈悲的拯救者,用它的身躯给予人们生存的希望。榆树钱、榆树皮,皆成为人们果腹的食物,帮助人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战备年代,广大农村大力提倡栽植榆树。于是,农村田间路,城乡主干道旁,榆树成排地挺立于田地边。农民们于劳作间歇,在榆树下乘凉休憩,榆树宛如忠实的伙伴,陪伴着农民,见证了农民的辛苦和农村的发展。
时过境迁,如今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榆树以其富余、富贵和吉祥之寓意,其树苗被精心雕琢,做成造型各异的盆景,置于室内,供人观赏,成为生活中一道亮丽风景,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成材的榆树,凭借其优良的材质,被制成高档家具,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当我凝视着这精美的榆树盆景,思绪却飘向了那些令人忧心的现象。如今物质丰富,浪费粮食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餐馆和食堂,都提倡光盘行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古老的诗句在耳边回响,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汗水,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我们虽身处和平繁荣之世,但危机意识不可无。粮食的安全与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珍惜每一粒粮食,外出就餐践行光盘行动,不仅是对农民劳动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我们当以榆树为鉴,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珍惜当下的生活,在每一次用餐时,都心怀敬畏,在每一个日常里,都秉持节约。
愿我们都能如榆树一般,无论风雨,坚守奉献,无论顺逆,心怀珍惜。榆树之光,永照人间。
作者简介:高润武,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纸媒、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