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赤诚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群猴,又向这次旅游的重点景区——三门海景区进发。
来到了三门海景区,我们首先在景区大门旁边标志性的景点前站好,由身兼导游的司机为我们拍了集体照,然后自由拍照。
一会儿,我们就来到海边,分乘两艘游船畅游三门海。所谓的三门海,就是海面上要穿过三座大山,每座大山在海面上都有一个很宽大的门洞,让游船通过,每穿过一个门洞,都有一个宽大的透亮的天窗,构成了天然的三门三天窗,这就是三门海名字的由来。每艘游船都配有一位壮年男艄公撑船,还有一位穿着靓丽民族服装的年轻貌美的女导游。男艄公穿着短衣短裤,露出古铜色鼓起厚实肌肉的发达四肢,头扎毛巾,腰缠布带,布带的一头从腰部右侧下垂至膝盖,俨然一位威武的斗士,只见他手握长长的竹竿,时而向后面的岩石撑去,时而左撑,时而右撑,适时掌控着游船前进的方向,时而放好竹竿,双手交替反复拉着岩壁上事先装好的铁链,将游船引向前方,展示出娴熟的撑船技艺和优美的撑船姿势。更有趣的是,他还不时地故意将游船撞向礁石或对面过往的游船,让游船左右摇晃,让游客在无意瞬间吓破了胆,发出惊人的尖叫声,活跃了旅游的热烈气氛,手上握着的拍照手机都差点掉落海里。
女导游则说着流利的普通话,适时介绍着各个景点的概况,时而给我们送上动听的流行歌曲,还鼓动两船的游客互动对唱山歌,让游览的气氛活跃到了极致,大家都处于欢乐的海洋之中,已流连忘返了。游船在不知不觉中穿过第三个海门,到达第三个天窗后,游船就原路返航了。
游完三门海,已经是十二点钟了,黄达昌同学就安排我们在景区的餐厅共进午餐。
午餐完毕,旅游车就掉头把我们送往下一个景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洞天福地——百鸟岩。途经江洲仙人桥,我们顺便停车观赏。这座桥类似穿龙岩,桥洞通透,是一座天然石拱桥,桥上树木葱绿,花香鸟语,公路从桥洞通过。我们在桥前合影留念,我们还爬上高高的瞭望楼,俯瞰远处闻名遐迩的命字河及周边美丽的田野和村庄,来到世界长寿之乡——巴盤屯,我们站在公路旁遥望大山脚下的村庄,翘望欣赏山尖上大型红色题字,在大型石雕前合影留念。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百鸟岩。旅游车在百鸟岩对面的村庄月里村的一排豪宅前停下来了,黄炳坚同学对我们说:“同学们,我家到了,大家先进家坐坐吧。”这是公路右边的一排整齐的民居楼房,一条小河从门前潺潺流过,一年四季从没断流,河水清澈见底,河边建有1米多高的精美不锈钢护栏。黄炳坚同学家是三间头的楼房,一楼三间相通,用作客厅,显得宽敞明亮。我们一走进客厅,就看到三大桌佳肴已经摆好,还冒着热腾腾的香气,白切鸡、白切鸭都是当地山野散养的原生态土鸡土鸭做的,煎得金黄的油鱼是河里的原生态野鱼做的,还有扣肉等等,非常丰盛,这是黄炳坚同学出资安排家人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宴席。加上黄炳坚同学的家人和亲友,正好满满三桌。我们也不好推辞,毫不客气地进桌狼吞虎咽起来,亲友们也很豪爽,席间谈笑风生,满上自家土法酿制的纯粮土茅台劝酒,连连干杯,还不断地给我们夹菜。等到大家酒足饭饱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多钟了,你说还能游览百鸟岩吗?不过,这个晚宴虽然耽误了游览百鸟岩的良机,有点遗憾,然而,却为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聚会描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大家还是非常开心的。
其实,这是两位黄姓同学早就商议设计好的善意的“骗局”,游览百鸟岩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簧戏,令大家感动不已,再一次掀动了同学们心底无比激动的浪花。大家只好顺水推舟,结束当天的旅游活动,打道回府,返回凤山,继续下榻景阳旅店。
9号早上7点钟,大家也是按时洗漱,然后还是到县府餐厅吃早餐。黄达昌同学用自己的小车先送韦翠萍、任德富(他们两人与我们不同路)到汽车站乘车回去。我们金城江方向的同学,不着急回去,就相邀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去逛逛,特别是女同学,机会难得,都想顺便带一些土特产回去。你还别说,她们都如愿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东西,如板栗、核桃、天峨的珍珠李等等,而且质优价廉,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好像中了大奖似的,非常开心。10点钟,约好的中巴车按时来到旅店接我们上车,把我们送回家。
刚开车时,陆玉佩同学觉得没事,就随便打开手机看看,突然发现刚才买的30元钱的核桃,微信支付清单上却显示重复付款,脸色顿时由晴转阴,本以为买到了便宜货,却付了双重货款,心情自然很是不爽。我看着她那着急的样子,就风趣地对她说道:“算了,就当是给凤山建设捐款吧。”就想把她逗乐,她也马上阴转晴答道:“说得对。”然后我试着从付款信息上联系卖家,我心想商家不一定会理你的。居然也能联系上了,商家是位女老板,跟她一说这边的情况,意想不到,她却非常爽快地说道:“没问题,你让我查看一下微信,如果情况属实,我会把多付的货款退给你的。”很快她就回话说:“你反馈的情况属实,你先加我微信吧,我好退款。”微信一加好,货款很快就到账了,我们都非常感激,都在赞叹,凤山人是多么诚实啊!真不愧是:凤山山美水美人更美。
凤山山出风,巴马奋蹄追,暖阳洒归途,山城情更浓。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尤其是这里的民族热情好客的民风、商人的诚信经营的理念,就像一幕幕动人的特写镜头装满了我们的行囊,带回我们的家乡,它将成为我们永久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完)
【作者简介】蓝建新,笔名:辞陈、赤诚,男,1955年8月6日生,瑶族,祖籍广西都安县,河池市宜州区北山镇北山街人,广西民族学院函大中文系毕业,宜州区石别中学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喜欢唱歌。偶有拙品发表于《河池文艺圈》《北山顶脚》《老鸟传媒》《都安文旅》《宜州纵览》《今日宜州》《新疆文学》《家乡》《首都文学》《红水河文艺在线》《青年文学家》《中国经典文学》等。现为《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威海分会理事,《双馨文艺》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