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一半诗意载远方,一半烟火煮清欢
文/何俊锋
六十岁已过,我要在老家打造一方小院,一张石桌,一架秋千,一把藤椅,一杯清茶,几本闲书,一个属于自己心灵的花园。小院,可以不大,但是可以容纳春夏秋冬四季,可塞满日月星辰的变迁。一行行的菜畦,种满了时令蔬菜,低矮的木门旁,牵满了很多的丝线,缸豆的藤蔓爬满了窗棂,像垂挂着一道绿色的水晶帘幕,挡住了小屋的视线,只能透过缝隙才能看到外面的蓝天白云。娇艳欲滴的美人蕉,硕大艳丽的大丽花,精致小巧的五色梅,高大笔直的蜀葵,五彩缤纷的月季,淡紫色的酢浆草,形成了一幅悠闲自在的夏日小院图。
清晨,捧一本书,端一杯茶,静静地坐在院落中,看铺满鲜花的小径,小径旁小草上盛满了露珠。午后,看满墙的蔷薇花扑面而来,坐在落英满地的石榴树下,荡着秋千,听假山旁喷涌而出的泉水声,看小池底部碧绿的莲叶上开出红色的睡莲,闻石桌旁的金银花扑鼻的清香,伴着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在花下翩翩起舞。晚上,以天为幕,以地为家,摆上餐桌,一家人坐在桌旁享受烛光晚餐,忘却一天的烦恼。
平日里,可闲卧在藤椅上,煮一壶绿茶,慢慢品尝,谈天说地,听一首老歌,任时光冉冉流淌,看满天的繁星,捉花旁的萤火虫。构成人生的,正是这些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与平常小事。闲下来,在自家小院里,摘几根带刺的黄瓜,采一些红彤彤的小番茄,剪几条深紫色的茄子,扯几串细细长长的豆角,做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体会烟火人家锅碗瓢盆的交响,体会“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的意境。
下雨时,打开窗户,看雨水滋润这些娇花蔬果,坐在窗前,听雨声打在青砖黛瓦上,落在芭蕉翠竹上,赏新荷池沼,绿槐庭院,檐外雨声初断。当朋友来访时,可以在花下静坐品茗,围炉煮酒,对弈闲聊,看花草摇曳,听蝉鸣鸟叫,闻芬芳果香。我喜欢“李子柒”式的小院,喜欢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喜欢她自由自在,忙碌满足。院子里种满鲜花和瓜果蔬菜,既有烟火又有远方。花做篱笆,诗意为墙,远离喧嚣,放松心情。
闲坐庭院,听一听雨打芭蕉的悠长,闻一闻新翻泥土的清香,看一看花点青苔的诗意,尝一尝新鲜瓜果的芬芳。一方小院,静谧悠然,陪我度过一季又一季的流年。纵然时光流逝,我也无所畏惧。任何时候,小院都是我的港湾,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时光煮雨,岁月缝花,这烟火人间,事事遗憾,事事也值得。带着知足的心生活,带着感恩的心看世界,在渐行渐远的光阴中,且行且忘且随风,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以岁月之名,一生久安。
在时光的小院,择一处清幽,守一季花开,轻轻地将心灵安放,不问世事,不念悲欢,不提过往,只留一份安静,一份欢喜,与花草为伴。浅浅地在光阴里静坐,揽一抹清风入怀,拂去烦恼,留一份花开嫣然,让心情染上花香,在光阴的一隅,看一朵花开,吹一缕微风,沐一抹阳光,在浅夏的故事里,享受光阴的静好。
在大自然中寻找安宁,不妨放慢脚步,在小院中侍弄花草,在山水间拥抱阳光,让我们熬过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挺过岁月的风霜和雨雪。往后余生,以竹为篱笆,以花为院墙,一半诗意载远方,一半烟火煮清欢。
《丰庆华章》书画展闪回
文/屈军强
有缘丰庆道同行,研墨雅集快慰中。
吟唱诚心赞语起,四时问道理常通。
身在长安多欣然,弄文书苑品毫端。
砚田启后唯德馨,以墨陶情意气延。
自古兰亭觅好音,雅集丰庆倍觉亲。
佳节泼墨开新卷,惟见画中少俗成。
节庆来临看笔工,匠心墨色不求同。
九秋喜乐塑风景,华夏桂菊沐凯风。
秋杪
文/秦 牛
秋杪近初冬,
方知岁月踪。
思君芳菊寄,
诗酒慰苍松(翁)。
2024 -11- 03于扶风
生活的滋味
文/屈军强
生活的滋味是尚德诚信的仁善
生活的滋味是平安如意的开心
生活的滋味是健康幸福的回忆
生活的滋味是夫妻和睦的笑声
生活的滋味是儿女争气的自豪
生活的滋味是棋琴书画的情韵
生活的滋味是锅碗瓢盆的交响
生活的滋味是节日团圆的品味
生活的滋味是点赞亲友的成功
生活的滋味是酸甜苦辣的感觉
生活的滋味是耕耘收获的喜悦
生活的滋味是坚守初心的希望
生活的滋味是珍惜时光的温暖
生活的滋味是友情长存的祝福
生活的滋味是四时品美的古风
生活的滋味是敬老爱小的安祥
生活的滋味是散步观景的乐趣
生活的滋味是抖音直播的节奏
生活的滋味是感恩世界的真情
生活的滋味是祈愿明天的美好
2024年11月3日星期日多云或者阴天
书是眼前宝漫漫路
文/ 冯捷
每每买到新书或者新的本子时,我都像得到了惊喜一样,高兴得左端详右观望,捧在眼前"宝"似的爱不释手,然后,恭敬而认真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并且注明来处。
记得我从上小学一年级有了自己的课本起,就爱书如宝了。老师说这是天天要读的课本,一定要保护好。小小的我,便影子似的跟在父亲后边,看着父亲用很结实的牛皮纸包好书,然后用毛笔写上科目、班级和我的名字,再然后,交给我。我便细心而郑重地放在了放包里。
课本天天要从书包里拿出拿进,要在课堂上和回家后反复翻看,一个学期下来,书皮已经磨损得不像样子了,课本保护得却是挺好的。
就这样,请父亲帮我包书皮、再在书皮上写字,在我己经成为每年开学的惯例。开始只有语文和算朮两本,后来就有了历史、地理、自然,再后来有了化学、物理、生物。父亲的字大小得体、排列得当、工工整整,看上去清爽舒服。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换成了我为自己包书皮、写书名了,我所做的远远没有父亲包得平整、写得漂亮。然而,不论是父亲还是我的,当时我都不觉得珍贵,现在想想,如果能把这些书皮保存下来,应该是挺有纪念意义的事儿。
每年两个开学日,两次丢掉旧课本领取新课本,在不知不觉中,我认识了文字,学会了计算,知道了世界的多样和广阔,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可是我没有留意岁月在偷偷流逝,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读过的课本慢慢长大了。
现在算下来,每一个读书人,小学6年,初中高中6年,大学4年,后来我又读了研究生班,有课本陪伴的日子就是20年,若一个人能活100岁,她就占去了大约五分之一的岁月,可真是够漫长的啦!
有一句古诗是这样说的:“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意思是: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呢?就是那满满的一屋的书籍。
还有一句诗,曰:“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说的是眼睛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
今天是立冬后的第二日,天气阴冷潮湿,我自然想到了李清照的两句诗:“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世界上再没比读书更好的事情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