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继往开来)
·
玉龙洞,一座天然的苗家风情博物馆(一)
·
萧宇亮
·
朋友,如果你是初次来到城步(编者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急切想领略苗乡山水人文之美,不妨先去游览一番玉龙洞。景区位于城东,距县城约一公里,这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溶洞群,这里的景观形态万千,恰似微缩了苗乡的山水人文,让你先睹为快。玉龙洞,绝对可以称得上一座苗乡风情博物馆。
接近景区入口,远远望去,迎着你的是一条巨龙的塑像,看那昂首欢腾的样子,正像是苗家人春节里喜庆的龙灯。是的,那是苗家人正在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你的到来。进入洞口大厅,石钟乳、石柱、石笋将整个大厅装扮得异象纷呈,仿佛穿越到了侏罗纪时代,让人目不暇接。转过大厅,进入一条由巉岩拱绕的狭窄游道,这时,你先不要再沉醉在大厅里奇特的景物,请睁大眼睛前行,因为那些突兀的岩石,随时会与你碰头。
还好,穿行不远,空间又开阔起来。这时,你会隐约感觉到游道边多出了很多人影,他们接连不断地簇拥在道路两旁。你不用紧张,这些石人像是洞府里的神仙在列队欢迎你。也可以说,在观赏洞中景致的同时,你也成了洞中的一道风景,这些“仙人”也在围观你。也许他们久居洞府,对前来观摩的红男绿女也是充满了好奇的。当“仙人”的身影还会零星出现,你还来不及仔细端详每一位“神仙”的尊容时,右前方两只巨大的“河蚌”吸引了你的目光。蚌壳超过一米见方,正张开着,似乎正吸纳着养份来孕育腹中的珍珠。石灰质神奇的流动,构造了这万年神蚌的奇异景观。这对“河蚌”,与在城步山间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一样,都在提醒人们,苗乡大地的古老前身曾经是一片大海。
再往前走,路边洞壁下依稀可见到人头攒动的样子,有人说这是神仙在聚会。我倒觉得,那是仙人们正在召集一个隆重的派对,以欢迎你的到来。先前游道边的“仙人”,只不过是仙家的迎宾仪仗队罢了。从众神仙的身旁走过,游道两边出现了明显的“田垅”模样,那蜿蜒的石灰质田埂分割出一丘丘的水田,其间水波荡漾,就像一片苗家人犁好过冬的田。田垅延伸到岩坡后,向上就变成了一弯弯梯田。也许,这些仙家是在城步的大山中修炼而成,觅得了神仙洞府后,又舍不得修炼地的事物,于是把十万古田、牛石梯田都微缩地打造在洞府中了。神仙毕竟不同于凡人,只有他们才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而得之。走过那古田不远,就开始沿着不规则的旋梯去往洞府第二层。这时,莫忙着看景,先仔细看好路上的石阶。虽然有众多神仙的庇佑,但边看奇异的景物边在崖壁上七拐八拐地下行,恐怕连神仙也保证不了不会有闪了足的时候。
小心翼翼地走完两层楼高旋梯,下到一个宽敞的大厅。踏实地面后,你可以尽情的享受眼前的景物大餐了。在右前方两三丈远的地方,一根白色的玉柱从地面直接擎住洞壁,在灯光的照射下,柱身鳞鳞的闪着光,恰似传说的中擎天柱。在柱子的前面,相邻处有一个看似折毁了的柱墩,上面还剩有对应的柱头。这不正是在演绎华夏的上古神话吗?那时,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致天柱折断,天宇倾斜,大地开裂,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洪水泛滥,凶禽猛兽也四处为害人类。女娲急生灵之所急,炼五色石补天,砍了巨鳌的脚来重新撑起天空。这不,共工撞断的天柱墩子还在,而新的擎天玉柱正是由大海鳌的脚所变化而来。传说中的天柱有四根,你若细心寻找,果然,在左前方三十来米处端然立着一根同样的玉柱,只不过离得有点远,从而看起来显得略小。如果在洞府中再仔细搜寻,大约是能将四根擎天柱找齐的。到底是玉柱承载起洞顶,还是灵性玉柱的生长撑开了这一番洞天?这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但如果是后者,可见这洞府的历史之久了,因为钟乳石每一百年才能生长一厘米,要长成参天的玉柱,你算算,得需要多少个年头?玉柱上方的洞壁上斜挂着一个个精巧的绣花盘。也许仙女们刚刚还在这里绣花,是你的声音惊走了她们,说不定,仙女还躲在哪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正在偷偷看着你呢!那绣线似乎还在微微飘动,但绣花盘高悬半空,看不到绣品的模样。我猜想,那一定会是苗绣,仙女们久居苗乡,一定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一手精巧的苗绣,也一定会在这神仙洞府展示那苗绣手艺来。不信?哪天我陪你爬上洞壁,去一看究竟。擎天柱的前方不远处,从岩壁上伸展出一块脊背状的石头,有人说那是鲸鱼的背部,我想,这应该是四足被拿去作天柱了的神鳌,因无法行走,就地化成了石头。擎天玉柱对面的洞壁上,是层层叠叠蘑菇状的石头,这些长了不知多少年的蘑菇,一定是传说中的千年灵芝了。你用不着怀疑!灵芝,在山外只能是一个传说,但在苗乡的大山里,却算不上什么稀罕物。才游了洞中的一个角落,就见到了十万古田、梯田、苗绣、高山灵芝等等的陈列,奇妙的布局也让人了解到苗家的乃至中华民族的古远历史,这里不正像是一座苗家人文博物馆吗?只是景物都比实景微缩了不少。这样的匠心构造,恐怕只有传说中无所不能的神仙才能做到了。
玉龙洞,洞中有洞,洞天相连,即使有灯光指引,如果没有导游作陪,恐怕也很少有人能找出正确的观景路线。洞中琳琅满目的景物,往往会让人脑洞大开。笔者在景区边上的村子长大,进入景区已不下十次,但每次去看,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请读者朋友们见谅,为了把最新的观感奉献给大家,我得再一次去近距离接触洞中景物,再细细为你道来。(2024.10.31)
·

·
【作者简介】萧宇亮(楚地山风),湘人,曾学于理工,谋生于通信业。喜安静读书思考,思绪游走在现实与远方之间,以诗酒为乐。有诗、词、赋刊发于多家国家级、省级刊物。
·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萧宇亮作品-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