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喜游龙头山
文/薛银瑞
我们豆会中学高七四届二班同学,自从一九七四年年底(腊月初十)离开学校,除少数同学见过面外,大部分已四十九年没见过面了。现在回忆起学生时代,想起一个个同学,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四十九年前那个同学的模样,画面从来没有更新过。有人建议我们搞一次同学聚会,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许。
王天琦同学是个热心人,他在同学群里建议10月10日以外出旅游的形式搞一次聚会。结果国庆假期遇上了连阴雨,农村人还没种上麦,又推到了22日,但22日有人还有事,又改成23日,终于有20个人能成行。在去汉中的路上,大家在交谈的过程中才发现,23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真是机缘巧合,天选的日子,大吉大利,有着特殊的意义。
大家约定,10月23日早晨7点钟在县城行政广场集中出发。西安的同学22日已回扶风,住在县上同学家里。家在农村的,王天琦和孙公成5点就分别开车去接到县上。到6点半,同学们已基本到齐了。首次见面的同学拉着手久久不放,女同学激动地抱在一起,然后仔细地端详着对方的模样,寻找少年时的记忆,有的都认不出来了。拉不完的家常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回忆叙不完的情。
7点钟车到了,大家迅速地上了车。车轮飞转,一路向西。17名老同学人人兴高采烈,个个激情荡漾,心情像花儿一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放射着青春的光芒。
车从扶风到宝鸡的行驶期间,大家互拉家常,共叙相思之情,打听未见面同学的情况,叙说读书时的趣事,嘴都不停,话都不完。过了一段时间后,导游小苏登场了,他向我们讲了本次旅游的行程安排和应注意的事项,特别叮咛大家要注意安全,统一行动。
车到宝鸡,宝鸡的两名同学上了车。此时已是19人了,只差在安康的王孝儒同学。他按照约定,乘火车到汉中,再坐出租到龙头山景区,在那里等候。
进入秦岭,汽车在隧道和大山之间穿梭。秦岭山上被多种灌木笼罩得严严实实,红黄绿是山坡的主色调,三种颜色杂乱散布,任意相间,向人们展示了秦岭大山肆意任性的自然美。
久别重逢的老同学这时候都无意欣赏大自然的美色,兴高采烈地进入到了相聚的欢乐之中了。
首先由这次聚会的组织者王天琦同学向大家讲述了这次旅行的前期准备情况。真是不容易,向每个同学打电话联系,联系不到的,开车去家里找,费尽周折,才促成了这次聚会。
接着由班长白天林向大家表示了问候,表达了相思之情,寄予了祝愿语。然后每个同学轮流发言,或问候,或感叹,或回忆,或祝愿,无不表露出真诚的心意,浓浓的感情,昂扬的激情。话虽完却意犹未尽,语虽断却情犹未了。
接下来同学们自由娱乐。有唱歌的,有唱戏的,有讲故事的。一首首歌曲激荡人心,一段段秦腔引起共鸣。尤其是杨米侠的秦腔唱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导游小苏一激动,也连唱了几首歌曲,还给我们讲了几个汉朝的故事,融入了大家的欢乐之中。
不知不觉中,车已到了龙头山。
龙头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境内,这里是川陕交界处,系米仓山山系。龙头山远观山脊绵延,犹如龙身,孤峰高耸,婉似龙头,拔地通天,接云荡雾,主峰最高海拔2336米,峰如刀削,崖似斧劈,奇伟而峥嵘。每当云绕雾锁时,峰巅忽隐忽现,如巨龙翻腾,故名龙头山。
要上山顶,先要坐缆车。缆车启动,经过了一段较平缓的上坡后,逐渐变得陡峭了起来。越往上越险峻,有的地方仰角有近40度,缆车缓缓地往上爬,滑轮和钢索之间发出吱扭吱扭的声响,像老牛上坡,吃力得很。好的一点是 ,这时候你把注意力放在缆车外面,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过了半山腰,缆车从浮云间穿过,云丝清晰可辨,真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脑海里显现出电视里常见的神仙驾云而驰的画面,仿佛自己也做了一回神仙了。放眼向对面远望,山上是“69道拐”的盘山公路,蜿蜒曲回,如飞舞的彩带,似流云水袖,那是原来上龙头山的公路,从那路上上山,从山顶绕行才能到龙头山主峰,现在坐缆车从沟底直接上去,方便的多了。
终于到了靠近山顶的地方,下了缆车一看,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这山很陡,若要徒步上去,那肯定是非常吃力的,可喜的是,这里有云梯。云梯长约200米,分三段,是西北第一户外观光扶梯,立于其上,周围云雾缭绕,飘飘欲仙,一览连绵山脉的雄伟壮阔,随着扶梯不断上升,登高望远,惬意非凡。
下了云梯,便到了山顶。这里有一个较大的广场,还有云中酒店、云中餐厅、超市等。在这里我们没有逗留,便被导游带去上了观光车,从山顶去了一个山的半山腰,下车后,导游让我们下山去欣赏山中的红叶。
这里有时而陡峭时而平缓的台阶,依地形而造。我们拾级而下,有说有笑,放飞性情,尽赏佳景。茫茫的原始林海,漫山的七彩油画在眼前徐徐展开,蓝天之下满是浓浓秋韵。 金秋十月,层林尽染,环境优美,风光迷人,龙头山的满山红叶耀眼夺目,神秘的龙头山将秋色变幻演绎到极致。赏红叶而释怀,遇佳景即留影。在这世外桃源,一切人间烦恼烟消云散,身心极度放松,我们唱歌,我们嬉戏,我们留影,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就这样,我们走到了沟底,坐上车又回到了广场。
接下来我们要游玩的重头戏就是体验行走龙头山主峰的龙头云栈了。
龙头云栈全长约3.5公里,海拔2200米左右,如盘云的游龙,横亘于悬崖峭壁之上。
龙头云栈入口处有一个较大的观景台,名曰盘龙台。站在台上,远处的风景一览无余。只见群山连绵,一眼望不到头,山峰如海浪般起伏跌宕,向远方波及涟漪,展现它的壮阔。近处对面的山巍峨雄奇,山间云雾缭绕,徐徐上升,然后脱离山巅,飞向天空。山腰处白云朵朵,似羊群在山坡游走。
开始走山路,走过一段后,会有观景台出现,人坐在凳子上休息会儿,欣赏会儿风景,再接着走。
到了沐风台,人的感觉是这里的风比较大,原来是身后的山有一个壑口,空气在这里流动明显快一些,走热的人可以在这里凉快凉快。
到了揽云台,山间云雾随风而起,有风起云涌之势。向沟底和对面的山上望去,缥缈的白云相互簇拥,呈涛涛江海之势,气势磅礴。再远处,云雾围绕着连绵峰峦,如梦似幻,宛若仙境。
这样走过五、六个观景台,就到了悬空栈道了。栈道宽约2米,围栏看似木制,实则钢筋水泥做成,行走其上,倒也安全。有些地方宽敞,有些地方悬崖突出,需低头通过,有些地方从崖缝长出的树横在道中要人避过。
到了龙王令景点,可见一孤峰突兀逶迤,如一道令牌傲然矗立天地间。到这儿就走了少半儿路了。如若你走不动了,可以从小路上去,走到回去的路上,从半道上返回。但是从这里返回有点遗憾,因为就在前面不远处,有一段玻璃栈道你没有体验。
玻璃栈道有30来米长。从玻璃栈道往下看,脚底下深不见底,雾气缭绕,白云滚滚,人仿若置身仙境,行走其上,已然平步青云。胆小之人,只能目视前方,不能旁观,也就没有做一回神仙的体验了。
过了玻璃栈道,就又上了山路了。不远处有一个服务点,有小吃和饮料,休息会儿,往前走不远,拐过弯儿,就是回程了。
回程走山路,路两旁绿植葱葱,彩林耀眼夺目,秋色变幻无穷,群山秀丽迷人,山鸟争鸣不绝于耳。这里的山道干干净净,时不时还有松鼠窜出,立于路旁,人们拿出食物给它吃,它不惊不诧,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人和动物友好相处,显得如此和谐。
回程也有多处观景台。什么翠云台、听涛台、凌云台等,算下来总的有十多个观景台。
聚云台是龙头山主峰上最高处的一个观景台,远可望汉中平原,近可观云卷云舒。遥遥相对的山峰如诗如画,山势雄奇险峻,蔚为壮观。群山蜿蜒磅礴,风云幻化飞渡。
隐龙台是龙头云栈最后一个观景平台,行至此处,豁然开朗,俯瞰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在云雾中忽隐忽现,颇为奇妙,更添几分神秘。
走完全程,用了两个小时,坚持到底的,只剩下我们八个人。在广场会合后,我们便下山回汉中市了。
这次龙头山之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缆车近乎直上直下,惊险刺激;悬空栈道如履浮云,神秘莫测;临空俯瞰群山,气象万千;欣赏漫山彩林,心旷神怡。故撰文以记之。
2023.10.28

作者简介
薛银瑞,陕西扶风人。退休教师。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县读书协会、周文化研究会会员,《都市头条》编辑。通音律,善歌舞,爱读书,喜文字。作品散见于《扶风文艺》等书刊和《都市头条》、《西部文学》、《扶风缘》等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