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石榴庵
作者:刘小强
在那遥远而温柔的记忆深处,有一片被时光不断轻抚的净土和那村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就是故乡,那就是湖南省桃江县,那就是高桥镇罗溪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石榴庵。
石榴庵,又名石林庵。一个名字里就藏着无尽诗意的地方,一个似乎与佛教文化有关联的地方。她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构思而又精心描绘的一幅水墨画,又似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颗被遗忘的小浪花,静静地诉说着罗溪的故事,曹家塅及刘氏后裔过往与今朝。
石榴庵,名字就像是一座古刹的静谧所在,更是心灵得以栖息的世外桃源,其实她并不是一座佛庵,仅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当然也许很久很久以前曾经与佛教结缘,只是无从考证了吧。
春夏之际,万物复苏,石榴庵周围的山坡上,石榴花如火如荼地绽放,花瓣较大,红色、黄色或者白色,顶端圆形。颜色热烈而纯粹,它们不仅装点了这片古老的土地,更仿佛是自让最诚挚、最美妙的恩赐,温暖地怀抱着、抚育着他祖先和后裔们。夏季,山风拂过,罗溪河的潺潺流水,夹带着山间特有的清凉与甘甜,饱含着自然之精华,穿越群山,漫过田野而过,细语着古老的秘密与传说。
石榴庵门前的小溪是罗溪的一条无名支流,细小而短促。但清澈的山泉水是当地老百姓的最佳饮用水源,被乡亲们所珍视,特别是花牌湾、苋子冲两个小组的村民饮用水大都源自这里。无名小溪从香山仑山顶上急促而下,匆匆汇入罗溪河。
沿罗溪河而上,便是那令人心驰神往罗溪瀑布,瀑布从罗溪村的最高峰吉安仑奔泻而来,宛如一条银练自天而落,鸣响之中夹杂着细碎的山歌水语,那是自然最唯美的天籁。飞瀑下泄,水雾飞舞,彩虹隐现,仿若人间仙境,让人忘却尘世之烦恼,沉醉在这份清纯与美好之中,终于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蕴。
而位于罗溪河中游的罗溪湖,那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休闲胜地。罗溪湖是一个人工湖,截罗溪河而成,两面青山环绕,碧波荡漾,鱼跃鸟飞,对于热爱钓鱼的钓客来说,这里无疑是垂钓最佳出处。手持钓竿,静坐山水之间,不仅是在等待鱼儿上钩的那一份惊喜,更是在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时光,人鱼一体,山水相融,天人合一,夫复何求。夕阳西下,金辉透过密密的树林,洒向罗溪湖,湖面波光粼粼,每一刻都可以定格成时空最美的记忆。
在罗溪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富硒黑茶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名扬百里,成为茶之珍品。茶山连绵,云雾缭绕。
采茶女妙曼的倩影穿梭其间,若隐若现,令人遐想翩翩。她们正用勤劳的双手,采摘下大自然的馈赠,经过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一杯杯黑茶便承载着故乡的味道,飘向远方,滋润万家,让每一位品茗者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平和与温馨。
更不必说,走出石榴庵,还有整个罗溪两岸盛开的的山花野果,四季更迭,各具形态,各有风味。春日之樱桃,夏日之桃李,秋风送爽时,石榴挂满枝头,色彩鲜艳,浓浓欲滴,其中藏有多少童年的故事情结,也成了游子心中永恒的记忆。在这片充满野趣的土地上,在这条清澈蜿蜒的罗溪河里,我随时随地都能找回少儿时代那份纯粹的童趣与自由。
回首童年岁月,总是那么无忧无虑,总是那么天真无邪,老屋前的泥巴石子路,记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村头的老栗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足迹,我们曾经在树上掏过鸟窝,摘过板栗,而今,当那些儿时的身影已经渐渐远去,熟悉的身影渐渐陌生、老去,而那些鲜活的故事情节却如同石榴庵门前小溪的潺潺之声,悦耳渐逝,萦绕在每一个远方游子的脑际,激越在每一个游子的拳拳之心中。
至今,在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古老土地上,还有许多坚守的乡亲们依旧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用勤劳书写着生活的诗篇。他们的笑容,如同深刻绽放的皱纹,如石榴花般鲜艳耀眼,是他们对这片罗溪山水最深情的告白和最虔诚的膜拜。然而,坚守或远离,都是一份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
罗溪,或石榴庵,她永远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它更是一种乡愁的寄托,一种文化的承载,一种对宁静和美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在这里,每一个罗溪人,每一次石榴花开,每一处流泉飞瀑,每一声兽叫鸟鸣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美好,让漂泊之心觅得真正的归宿。
2024年10月27日完稿于河源东华
作者简 介:
刘小强,笔名海浪、石榴子。男,湖南省桃江县高桥镇人,现居广东惠州,教师职业。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民革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仲恺高新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惠州市湖南桃江商会第一届会员、湖南省桃江县收藏协会会员。
擅长散文、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作品》《鸭绿江》《广东教育》《文学与人生》《作文周刊》《江门文艺》《惠州日报》等,曾出版个人原创诗文集《故乡异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