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73》「飘舞的剑」(6892辑)

晨间寄语
山海定,人如流,乾坤自有,斗转星移。老百姓在俗命论里自圆其说,把一切不属自己的东西轻描淡写,是一种自爱。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想又如何?
我在一次参与送老人上山回来的小路上,偶遇一位同年入伍的战友,好多年不见,几乎认不出来。他蓬头不垢面,短裤水筒鞋,手拿一棵尺余长的烟杆,满面笑容,要拉我上他家去坐。我们的位置,是在下山的路上,他转身指着一处砖混房屋,两百米开外,那是他的家,房后是山林,左前正是我们相遇的这条小路。那一片山间,散落着几户人家,不集中,算不上寨子。相反,我俩所站的山下,是个闹热去处,那是寨子的集中地。他说他是下山去借牛来犁土。
那时接近正午,太阳当顶,他再三请我到他家去整饭吃,我告知他送老人上山(下葬)的主人家准备好的,下去开车就走。难得见面,我俩便在路边树下席地而坐。他把烟杆递给我,我说已多年不抽。我们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老婆死了,四个儿女都已成家,大的两个买房在城里,小的俩家在沿海地区打工。他说老房子垮了,那是前些年重修的。
他说乡下好在,他有自己的想法,趁现在还动得了,给自挣几个养老钱,犯不着向儿女伸手。他在这里养了几头猪、几百只鸡,逢年过节,儿女们想来拿就来拿,一个二个还有个笑脸。你要是闲吃等死,去哪家住上一年半载,可能脸嘴就不好看了。他以前也和战友们聚过,他说看到好多回来都有工作,也有当官的,感觉自知不如人,干脆懒球得见面了。我以为他有他的道理,之所以一个人能在这山间倔强自力,表面上谦恭卑微,而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强大!在儿女面前保持尊严,更何况外人。
就他而言,说到见世面,从大北京当兵回来,早年一二线城市打工养家糊口,把儿女拖大成家,且有了孙辈,还把自己定位在这山上。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不属于自己。我打心眼里尊重他,简单、朴实无华。我还羡慕他属于那片山野,他属于他自己…。
临走,他说逮两只鸡给我拿走,我婉言谢绝了。战友给我的印象深刻,论吃比穿,山野乡间,给谁看?霓虹繁华街灯,心中没有,他说的:算个球!他喜欢开门见山,进门自己说了算,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一辈子在哪里都是过,肯来我这里的,杀鸡喝酒……,我以为然[OK]。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