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怀柔慕田峪长城
作者:清泉
明代诗人孙学《游慕田峪题公太史园》,诗中云:
慕田有谷异寻常
主人卜筑成西堂
借问谷中何所有
千树桃花万树柳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距北京城区73公里,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它全长5400米,是中国最长的长城之一,也是北京16景之一。该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
慕田峪曾名“摩天谷”,因站在关台上举头仰望,长城逶迤仿佛上可接天,故称“摩天”。“摩天”与“慕田”近音,“谷”和“峪”通假,后来便通称慕田峪了。站在慕田峪长城上,仰望群山之巅,那青灰色的城墙随着山脊的起伏缓陡相连,曲屈冲折,极富立体感。六百年来,这处拱卫京城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如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慕田峪长城,已经由抵御外族入侵的一道大墙,转变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透过历史的烟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过往经年的时代变迁和岁月的沧桑。
慕田峪长城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此段长城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冲,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目前已经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其特点是:具有双面垛口、关台奇特、敌楼密集等特点。著名景观包括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区别于其他段长城的主要特点是双面垛口,原因在于它是京师、皇陵的北方屏障,因为十三陵距此仅39公里,所以此段长城修筑得很坚固。城墙上修筑双垛口,是出于能攻善守,两面御敌的需要。双侧垛口可同时进行双向防守作战,与支城配合,形成夹击之势,有效杀伤敌人。这些垛口不是开口的长方形,而是呈锯齿状。射洞筑在垛口的下方,它不是圆形孔,而是顶部呈弧状的方形孔。
慕田峪长城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到慕田峪游览。节假日里,外国留学生组团参观的也较多。
1987年,慕田峪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经怀柔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慕田峪长城改建为风景区。2011年,慕田峪长城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A级旅游风景区。
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 以上。春季,群芳射蕊,争奇斗艳;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果实累累,红叶满山;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
慕田峪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登上慕田峪长城,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那份永恒的荣耀,感受着古老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慕田峪长城蜿蜓起伏,峰峦叠嶂,如一条巨龙盘旋于
山间,雄伟与险峻并存,让人既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勇气,又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风光。慕田峪长城的砖石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韵味,让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它的每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令人肃然起敬。
甲辰龙年秋风萧瑟,我登上了慕田峪长城。观看霜降后的秋色更显得层林尽染山河壮美,引人无限遐想。站在14号敌楼台俯瞰着下方的山川河流,更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当代诗人王冰《登慕田峪长城》
千仞峦颠百尺梯
雄关跱守与云齐
鹰飞倒仰翻牛角
箭扣轻勾散马蹄
身已摩天红日近
目随归海碧涛低
烽烟定可留清史
猎猎长风壮鼓鼙
风光旖旎的慕田峪古关,在盛世辉煌的今天,将会迎来更多的文人墨客为其填词赋诗,吟咏颂唱,传世之作将会更多更响……
2024.10.29.凌晨于北京

作者简介:
宗克穷,笔名,清泉,1967年生,中共党员,现已退休。曾任第六师五家渠市文明办主任,五家渠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兼职第三、四届提案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在职行政管理研究生、高级政工师,新疆、兵团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诗词、歌词、摄影创作方面。目前由他创作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歌词已有30余首,代表作有《啊延安》,古体和近现代诗300余首,代表作有组诗《昆仑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