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佩萱
行善积德自古倡之。不知从何时起,日行一善已根植于我的心里并指导着我付诸行动,虽然没有什么大善之举,但诸如公交车上给咳嗽咳痰的老人递上纸巾并帮他扔到垃圾桶里,帮背着沉重书包赶路的小学生捡起掉到地上的雨伞,主动打扫楼道,顺手帮邻居扔垃圾,下雪天清扫小区道路,开车出行顺便让需要的人免费打个顺风车,家里有不需要的还有利用价值的物品送给需要的人等等,若能换来他人的一个微笑、一声谢谢,就心满意足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善虽小,积小善而为大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行善不拘一格,尽力而为,只要心中有爱,便可将这份爱薪火相传,量力而行地帮助身边的人。女儿和小外孙经常在周末带上工具到海边捡拾垃圾,一方面做公益,一方面领略海边的自然风光,既教育了孩子保护大自然,增强了环保意识,又放松身心,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行善于己可修身养性、愉悦心情,于家可传承家风、子女向善,于人可友爱和睦、团结互助,于国可惩恶扬善、和谐社会,行善之举如同春风温暖人心,如同春雨润物无声。
人之初性本善。有的人本性良善,但害怕行善要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比如怕被碰瓷,开车载人怕出事故,给别人东西怕被人嫌弃,被表面上装可怜的人骗等等,造成本来心里想行善不敢为之,想助人怕被讹之,久而久之使人变得麻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无情。很多人“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作祟,各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当然这样也无可厚非,可试想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接触,倘若人人都缺乏仁爱之心,那社会便没有了见义勇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的出现,可想而知那样冷冰冰的状况是多么可怕。倘若自己一旦出现危险需要帮助,没有人伸出援手,岂不悲哉!为了避免行善之时有害群之马出现,就要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严格甄别,防患于未然,而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国家是文明的国度,是法治社会,历来倡导文明风尚,提倡雷锋精神,多年过去,至今仍不为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世世代代传承。行善之时若出现意外,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身为国人,有责任有义务传播正能量,传播爱,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友善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日行一善并不难,不必刻意去寻找,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行善任何时候都不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细微之处见真情,在日积月累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用善行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让我们的国家、城市在日行一善中变得更加和谐、温馨、美丽、文明,让自己成为那一点星火,使日行一善得以燎原,让善行善举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作者简介:
王佩萱,1960年12月出生,退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