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手神针医百病
德艺双馨传四方
文/刘斌
清代医家陈梦雷说∶“无恒德者,不可为医。”意为,没有恒心和品德的人,不能从事医学工作。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有这样一位“恒德者,”数十年如一日悬壶济世,解百姓于病困之外,医病患于疾苦之中,始终秉承医者仁心的精神,俯身百姓倾尽半生所学奉献社会,她就是被广大患者称为妙手神针的庞延红大夫。
庞大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精通针灸、针刀、穴位埋线等医学技术。师从知名埋线专家,中国(陆氏)埋线针疗法传承人、主讲人董立君教授。庞大夫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仅出色地掌握了“病根秘穴埋线针疗”的精髓,还和几位中医界知名人士协助恩师共同编著了《病根秘穴埋线针疗》一书。在针刀研究和推广上,庞大夫更是山东省最早介入学习此项技术的领航人之一。90年代中期,这项微创技术在中医领域还只是一株破土待发的苞芽。庞大夫抱着对中医针灸传承发扬的精神潜心学习,这不仅说明庞大夫从思想上敢于步新,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具备上乘造诣。
庞大夫的父母皆是医务工作者,从幼年起救死扶伤的思想,就在她脑海里扎下了善根。十年寒窗勤于攻读,学霸的殊荣年级冠名。从医者缘于大爱,而贵于治疾患于世人。对贫困者乐施,对伤残者关爱,乃至城乡村落民众熟知,口碑相传。来诊所治疗的患者多数都是慕名而来,且中老年人居多。庞大夫对待患者如春风细雨,语言温暖问诊详细,更加神奇的是往往她让患者轻走几步,就能诊断出病根的出处,对症医病或针灸,或针刀,或埋线治疗。一根银针去除疾苦,标本兼治,不伤精气不破元神。
庞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心地善良忧患于众。2024年10月23日一杨姓老人自乡下骑车二十多里路来诊所针灸治疗,因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药品及针具。深秋的寒风加上忘事带来的焦躁,使得老人面红耳赤自责不已。庞大夫得知实情后温和地对老人说∶“大爷您别着急,没带来的东西我再送你一套,不收钱。”杨大爷听后满是沧桑感的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连忙道谢说,庞大夫真是好人哪!庞大夫爽朗一笑说∶“大爷,这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能治好您的病,才是我最终的目的。”
2024年10月28日傍晚,在信发集团山西分公司工作的张先生走进庞大夫诊所。被右耳失聪折磨近两年之久的他,因异地就医未果,决定趁休假回乡治疗。和庞大夫近距离交流,听觉上都有些障碍。几句诊问话题,也被张先生的误听闹出笑话。庞大夫耐心细致了解病情后,沉思片刻,随即带张先生进入治疗室。9枚针刀,刀刀直击病灶,只听到针刀切割病灶的声响。其实,创口只是一个小针孔而已,出血量微乎其微。后经认穴——诊穴——选穴,几个步骤,下针埋线,一气呵成。立竿见影的效果神乎奇迹般出现,张先生失聪两年的右耳竟然能听到声音了!激动的张先生一直说感谢庞大夫,感谢庞大夫!在惊叹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更要为我们可敬的庞延红大夫点一个大大的赞!
庞大夫热心参与各类中医技能培训研讨会,不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又能通过各种研讨,将毕生所学奉献于同仁。她在传承中医文化的征程上,矢志不渝,孜孜以求,不遗余力。她以中医大乘救苦众生,用高尚的医德福泽了一方百姓。国家领导人曾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要切实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生活中的庞大夫爱好广泛,热爱生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传统文化的浸润,造就了庞大夫济人救世的医者仁心和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心怀济世之长风,身具悬壶之妙术,这就是妙手神针庞延红。
作者简介:刘斌,茌平区作协会员,聊城诗人协会会员。自幼喜读书习字,作品偶现于《茌平文苑》《鲁西诗人》等。诗观:修文心立德,蓄睿意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