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
《六班群》
作者:迷上二胡
病毒还在肆虐横行,搞得人每天提心吊胆不敢随意出门。原计划在春暖花开时节再搞一次铺中69届初中六班同学聚会的,因疫情反弹,目前看来只能成泡影。
我们已到迟暮之年,每天好象是半睡半醒,有时闲来无事或夜深人静时总爱回想往事。近几天做的事不记得了,但脑海里时时闪现五十四年前初中六班老师和同学们的身影。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曾经的奇闻趣事,至今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感觉记忆犹新。
群主徐大贵,家住仙山周湾,他诚实聪明,踏上社会后努力打拼,现在已是劳动致富的典型。
建设大队花湾有两名女同学,她们是舒谷珍,刘秋珍。
磨山大队有个邓富强,读书时长得瘦弱,现在更显健壮年轻,他是我见到六班同学身体状况最好的一个,白酒一歺可以喝八两半斤。磨山还有一名女同学叫潘玉珍,读书时言语不多印象不深,第一次聚会我都不敢相认。
燎原大胡机场有两名男同学,一个叫程运保,一个叫韩昌鑫,还有一个好象住磨山虾巴嘴,他的名字叫周改运。
刘大毛住采石场,另一个叫陈佑生的,大概是三眼桥那边的人。
从燎原朱家林子,潘王湾到汉江周湾,楊家大湾一带,有邹腊梅,邹格荣,邹桂兰,邹巧云,周运年,楊春兰,王庆芳等同学。
郭茨口有王桂兰,王顺英,恒泰有易厚昇,砖瓦一厂五车间有黄正发,宋得济同学。
庙西湾有李光红,肖德运。肖德运大学毕业后仕途比较顺,他是公务员,享有官运。
兎子嘴有罗忠秋,他原是班干部,几十年磨练更显成熟,毅志坚定。
星火大队同学比较多,他们是张昌志,刘昌榜,黄惠兰,冯安兰,胡崇来,张雪英。
陶瓷厂有赵利华,汤家嘴有汤美华,邵家湾有周洪安,这是单边三人行。周洪安原来不怎么爱说话,现在话语比较多,喝酒后更是滔滔不绝,讲起来一套一套的,有色有声。
蔡家湾陈解芳是原六班班长,她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人,春节前聚会我们发出多次邀请,最后还是没有到场,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蔡家湾还有刘小安,邱家大湾有邱桂来,邱佑德,邱承荣,邱菊珍。
李家堤有李和平,周胜保住李家堤前面一个湾子,好象是雷家湾。周艮卯住东风还是汉城已记不清,不好判定。
李改翠是汉城的,黄冬梅,李全梅是汉城的,
张明秀,王新云也是汉城的,她俩读大学后当老师,其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都有较大的提升。
汉城还有一个袁德华,华珍酒楼的老板,多年耕耘终有收获,华珍的元子远近文明。
常明树住新村,建新有李举斌,建新还有一个女同学叫李幼丽的,原来印象中身体柔弱单薄,现在变化较大,就是站在当面也认不清,她多子多福,儿孙满堂,虽然劳累辛苦,但也幸福一生。
袁秀珠住汤山,她后来当了医生,在医学上颇有建树,楚天报都登过她的事迹,她是正教授职称。
《六班群》还有一个特邀嘉宾,她叫陈引珍,网名珍妮,她的加入使群里热闹非凡,也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
初中毕业五十二年过去了,分别时我们是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再相逢时已成了鬓发染霜的耄耋老人。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踽踽而行,一晃一天过去了,又一晃一年过去了,再一晃五十二年过去了,不是我们不珍惜自己的人生,怪只怪时间过的太快,岁月无情。五十二年后还能相聚,这不仅仅是一种缘分,也是老天爷给我们吹响了晚年重新生活的号令。
人有旦夕祸福
月有圆缺阴晴
回想我们六班的班主任罗毓琪老师,意外车祸,英年早逝,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无比震惊。还有赵利华,邱桂来,邱承荣,李和平,李举斌,邹桂兰,王桂兰,李改翠,陈佑生,王庆芳,他们都过早地在黄泉路上前行,遗憾之余,我何只能深深哀悼,向他们躹躬来表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情深。
历尽五载风雨路
再度启航向前进
我们六班建群以来就遇到疫情的干扰,活动不是太多。春节前的聚会,群友队伍还是不断递增。回想学生时期的青葱岁月,再看到那些依稀熟悉而苍桑面孔,我们内心为之一紧,感慨万千,也激动得热泪满盈。
时间如流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们面对的就是目前的晚年生活,一切从头归零。
现在群里微信互动一天比一天热闹,问候祝福此起彼伏。六班群就是一个同学之间友谊连接的纽带,就是一个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就是一个精神相互扶携的场所,就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群友们,同学们,
让我们在群主徐大贵的带领下,珍惜现在的每一时刻,不须等待来日方长,笑对已是西下的晚霞,仍要拥抱明天的太阳。
我们身体要健康,
我们心态要年轻,
我们要活在当下,
我们要重返青春。
岁月流淌,也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时间宝贵,已是夕阳的晚年更要格外珍惜。
群友们,同学们,
待到病毒扫清,疫情防控解封时我们再组织一次六班同学聚会,要让大家欢聚一堂,髙高兴兴,吃好喝好,玩的尽兴。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幸福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