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国际上把睡眠与运动、营养一起,视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三大要素,而睡眠是健康的基石。睡眠的好处和作用显而易见,睡眠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睡眠对神经发育、学习、记忆、情绪调节、心血管和代谢功能、细胞毒素去除等具有重要作用,睡眠对一个人极为重要,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与源泉,睡个好觉,就是调控生命的良药。不论是人体健康、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良好的睡眠做保障,良好的睡眠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专门设立世界睡眠日,因为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24.6%中国居民在睡觉这件事情上不及格,94.1%中国居民的睡眠质量远达不到良好水平。失眠已然成为精神障碍(焦虑、抑郁)最常见的原因,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有失眠症状。”(【科普】2024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 )
先看一段笑话:“问世间何为良药,睡觉。疲惫睡觉;对付感冒,睡觉;对付恐惧,睡觉;对付饥饿,睡觉;对付失恋睡觉。一觉治百病,一觉平天……专业睡觉30年,值得信赖。哈哈, 有点意思吧。段子中所说的,虽然不能一觉治百病,不能一觉平……除了人们必须夜间要睡觉之外,但睡觉,对小感冒;对疲惫;对需要的一些解压,却能够起到缓解压力,恢复精神体力一定之作用。
不陌生的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的是,一年的收成就在于春天的种植和辛勤的耕耘,不然秋后就没有丰硕的收获。一天的学习就在于早晨的勤奋晨读,只有这般才可以学到渊博的知识,为之大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主要基于不发达社会、尤其是对农业而言……总体来讲这个没错。但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应用,很多农作物不一定只限于春天。随着世界各国兴起的对人类无害转基因的面世,四季都有大棚……过去水稻只有一季,现在有早中晚,多季稻谷……
那么一日之计在于晨,也不全对。对于学生而言,没有错。按部就班,一如既往的按时起床,上学读书,学知识。除了在校读书的学生以外的其余人等,“一日之计在于晨”,就不一定了。有的人必须按时上班,起早贪黑;有的人,不一定要起早,需要睡“懒觉”,睡到天明、或中午……但一定要贪黑(工作性质决定)。还有比如读书学习,除了学生以外的其余人等,有的早上有时间,喜欢在早上学习,脑子灵光,记忆力好。有的人就不一定了。有的虽然有时间,但不喜欢在早上学习,而恰恰是在晚上记忆力好,精力集中,如本人,很多文章都是在晚上写成,有时已睡下,突然想到的必须立即写下来,有时突然想起那里需要改换成……长期以来,打破了在军队除特殊情况之外按作息时间晚上10点熄灯睡觉的良好习惯,大都在24点以后,或有两三点,睡懒觉到第二天10:00以后才起床,基本上保证了睡眠的时间,但总觉得似乎身体不太对劲……后来逐渐将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作出严格的规定,最晚不得超过晚上12点,必须坚决执行。
凡事都要坚持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绝不偏激、极端、片面的一概而论。凡事都有特殊性与一般性、共性与个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凡是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凡事都不能照抄照搬;凡事都不能刻舟求剑;凡事都不能因循守旧,拘泥成规。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遵循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科学客观,实事求是。
总结
不论人们调侃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还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日出日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早睡早起好,还是晚睡晚起的好,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及习惯等情况不同,因人而异。但务必注意,人是大自然之子,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必须回归大自然,顺从自然规律不可违,汲取大自然之精华,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人旺盛的生命力,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虚无实有202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