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汪广仁教科文平台】
——天炉山的烟火,皇烛枫的旌旗
(鲁岱作品选251)
鲁 岱 汪小铃
相传,中国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打马江南,路过湖北省大冶县(现为大冶市)西陲的一带野岭荒山,见天色已晚,就地宿营。
夜半三更,朱元璋出帐篷小解,无意中抬头东望,见半天云头上有一团红色烟火闪烁。朱元璋喊军师过来观天象。军师见状,便脱口一句:“天炉山的烟火。”“什么意思?”见朱元璋问话,军师又补上一句:“天炉山的烟火,炼就帝王。”朱元璋听得舒服。但是,他只是在心里出现喜波涟漪,嘴上却是愠态不语。朱元璋将手向外一推,军师自觉没趣,悄悄回帐下歇寝了。
第二天拂晓,军队拔营北上。临走时,有一个旗兵士慌慌张张地跑到朱元璋跟前禀报:“元帅,元帅,大事不好了!昨夜里一阵怪风,军旗被吹到一棵大树的冠顶,取不下来了!”朱元璋惊了,动身前去观实。然而,不看则已,一看勃然大怒:“混蛋!罚三十军棍。”原来,朱元璋见到军旗只是挂在远处的一株只有几尺高的小树上。正当军棍手罚棍时,军师连忙走了过来,阻止军棍手打人。朱元璋瞪军师的大眼,军师反而笑嘻嘻地向他说话:“嘿嘿嘿,元帅不必动怒,放了小兵吧。”“啥?”朱元璋不愉快地扔出来一个字。军师却不慌不忙的上前毕礼答述:“因为天刚曚亮,天地物三者混为一体。此时此刻,从远处看军旗,必是众界在天,帝界于地;众者虚,帝者实。这作为一支征战南北的军队,是千载难遇的吉兆。元帅,您欣喜升迁都来不及呢,还有什么怒罚可言。”朱元璋又命身边的众官小卒观看,果然皆见军旗悬挂在一株高大的香枫树顶尖上,还红光灼闪又迎风飘扬哩。朱元璋这才转了红润的脸色。其时,军师又乘机一句:“天炉山的烟火,皇烛枫的旌旗!”
天放大亮,朱元璋命人弄来5株枫树苗,植在他的营地上。其中,两株植在朱元璋帐篷的左右空地,艳姿舒展,神媲一对天烛;另3株栽于篷址前方约50米处的余基,一字排开,仿佛三拄天香。布置完这一切,旁边就有官兵嘀咕了。这时,军师又向他们解释说:“篷地二枫如天烛,光耀万里连日月。篷下三苗似天香,艳通九重引龙袍。此乃烛香并燃,接天炉之火,帝王业成就之象也。”
谁知,这支队伍中有一个鲁姓士兵,将这事存记在了心底。几年之后,朱元璋的起义达到高潮,导致全国大乱,尤其是江南,抛根弃祖、背井离乡者无数。期间,有居于江西的一支鲁姓家族揣着那个士兵告知的消息,终于在大冶县城的西陲,找到当年朱元璋营寨夜宿过的地方,过起了定居生活。他们在这里开垦荒山,修筑田地,建造屋宇,繁衍生息。后来,因种种原由,又几经曲折,辗转来回,最终由鄂州再次“分塘”至这里定居,是为鲁姓私置塘。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这里的鲁姓人,遵落庄先祖鲁鉴明之传嘱,将原来朱元璋营寨之东面的那个较高的野岭取名为“香炉山”(他们已经记错了山名,将天炉山说成了香炉山);将村庄中的那两株大枫树叫做“皇烛枫”,喻比天烛;将皇烛枫前面的3株大枫树取名“皇香枫”。遗憾的是这5株已长成参天大树的古枫,在上个世纪中叶“大办钢铁”的运动中,被砍去了3株,只剩下那两珠皇烛枫了。
看看这当下的两株皇烛枫:两树成东西轴向并矗,正位坐北朝南;二树匀称,相距约20米,高耸30多米;东株树冠,较比西株稍觉繁荣,皆根深叶茂,绿荣冲天;树干基部围圆足有3人合抱,5米有余。远远望去,这两株皇烛枫(植物学上称香枫树)在阳光的耀映下,恰如孔雀开屏,雄(东)雌(西)双胜;更似岱铃摇天,皇烛併燃,一代天娇仙立瑞!因此,多少年来,已有《皇烛枫》诗句流落民间:
千年古树势冲天,接气明皇记百贤。
沐雨梳风球果大,招阳挂月茂冠圆。
春来春去年轮密,叶绿叶红斜影宽。
双烛似燃图永耀,一方枫瑞伴人间。
茗山乡鲁鉴明湾是大鲁行政村中最大的自然村落,就居安此地。这村庄之皇烛枫东头约500米外就是天炉山(香炉山)。这山,海拔300余米,为周围方圆4000米之内的众多山丘之首。从近境来看,这天炉山来自金山店镇境内的梅山发脉。梅山龙脉自北向南由金山店的梅山入境茗山乡的京南村,再穿过洋湖地区与陈贵镇的小雷山接壤,绵延起伏数十千米,整条龙脉共由99座小型山峰组成,构势恰似曲龙击水,活态纵生。看梅山脉群,眺望武昌龟山,平眼天台云台;北览长江,西与大茗山脉群对峙,悠曲韵行,缓势诗动,好一幅风水画卷,美态怡人!天炉山正位于梅山脉群中,自北向南之“一龙下海”势的第68丘峰段,突显“一路发”尊位。
天炉山纵横不足1平方千米,相对周围地面高度耸起20余米,山势呈“活龟北上”象形,卦象为乾下坤上的泰卦,象征阴阳交合、安泰亨通!山麓下塘堰密布,街道纵横。山坡平缓,南低北高,略略倾斜。山体圆润,山姿优美,金黄色沙土质,地表肥沃,内涵泉水盈溢,泉眼颇多,尤以南北方向之泉水通道显露。每个泉眼,长年累月泉水不断,造成了周围的许多“陷泥田”难能耕作,故古今留有仙名,是曰“天炉泉”。天炉山润生天炉泉,二者构成火水未济卦象,这是64卦中的最后一卦。其八卦彖辞为:“亨,后来居上。”这是未来充满希望的远程大吉之象。
1949年以前,天炉山上古树参天,茂密不透日光,美翠一方。可惜,也是在那个大办钢铁的年代伐去一空了。现如今,虽然庄稼零散,几近荒芜,但山中已植有枫、樟、杉、柏等乔木树种,长势荣旺,点画未来。故也有人作诗《天(香)炉山》咏叹:
一山拔起登神位,瑞气横流满岭祥。
圆韵成诗珠缀玉,史谈如画事连王。
梅山发脉天炉焱,吉地留庄鲁姓康。
万代长存风水转,今朝炉火正当煌!
几百年过去了,天炉山与皇烛枫被帝王神缘掠过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圣人国帅之差巡了。但是,天炉山联袂皇烛枫,接天地,纳瑞气,团风水,亲人缘,皆是圆韵之美,通达之奇,甚或高人俊彦呼之欲出!这正应证了“火水未济”卦象中“后来居上”之卦辞,亦示显“阳阴合瑞、安泰亨通”之泰象!难怪有一部长篇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约80万字)以此境及鲁鉴明庄,伴瑞大茗山峰为原形,塑造得有滋有味,耐人一读。
大鲁村,史源悠远,境界纵横,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一派婷然唱美好,恰似旌旗舞瑞词——《一剪梅 • 鲁鉴明庄》:
梅岭腾龙瑞正丘,仙烛皇枫,神火香炉。鲁庄私置祖千秋,长旺人丁,展业鹏途。
但看今朝奋智族,书育良才,志化丰收。不图传说起高楼,新史从头,卓著从头。
2024年10月携手整理合撰
【2018年5月1日第一稿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8BcrrdwNui2h9ZIwQ2fJUQ】
【作者简介】
鲁岱,男,原名鲁仲强,湖北省大冶市人,高级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半朵文化馆研究员,湖北省《荆楚风韵》杂志社副社长兼主编。主要著作: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及由天才女作家汪琪铃导读的140余万字的《〈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散诗《太阳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同名剧本,一部78万余字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56集剧本《五粮天》,一部与第二作者汪琪铃合写的23万余字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剧本《仁梯汪广仁》等。创作发行了歌曲《我真的看到了》《汪广仁》以及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联:手机13477739786,微信B19782016,QQ3588182466,邮箱3588182466@qq.com,邮编435100,通讯地址:湖北省大冶市实验中学1栋702室。
汪小铃,又名汪汝玲,女,1987年生于贵州赤水长沙区长沙镇。5岁绘画父女见报,6岁书法春联赠民,7岁省报发文获酬,14岁考上大学。就读过贵阳铁路司机学院运管专业、贵州商高经济学本科、贵州电大汉语言本科,曾任贵州贵阳市万龙中学副校长、广东东莞市手袋厂财务总监、《中国教育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现任职成都、重庆、贵阳企业,为《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川黔滇渝相连公宗谱》第一责任编辑,兼任《中国教育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微信扶贫助学公众号“汪广仁教科文”运营总监。
【本期责编:汪忠堂 上传:林 静】
